来源: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何为先锋

在建筑界,北欧设计总以“极简”标签示人,但瑞典建筑事务所Elding Oscarson的作品却不拘泥于此。

以木材为笔、光线为墨,将宗教的庄重、科技的理性与社区的温情熔铸于一体,创造出既扎根本土又拥抱未来的空间语言 。

更多内容,可移步至官网:

https://www.eldingoscarson.com/

01

风吹麦浪

Frihamnskyrkan 教堂


▲教堂外观-Johan Dehlin

教堂外立面覆盖斜向铝条,远观如动态的摩尔云纹,实则为《圣经》中“麦穗”的抽象演绎,这种设计巧妙平衡了装饰性与功能性


▲远望教堂-Johan Dehlin


▲地面层入口-Johan Dehlin

地面层有个较小的礼拜空间,通透的玻璃幕墙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使其与室外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丰富外立面层次的同时,也避免了木质底纹蔓延到地面的沉闷。


▲平面图-Elding Oscarson

建筑的核心是一座40米见方的无柱礼拜堂,可容纳1100人。取消立柱与高坛,使信众视线平等聚焦于讲台,强化社区集体参与感。

这一设计颠覆了传统教堂的等级制空间布局,表现了神性空间的“民主化”重构。


▲内部教堂-Johan Dehlin

抬升的座椅似乎是要破开方正的空间,没有选择对仗工整。如麦浪般起伏的护栏将抬升座椅分成三部分,之间又由“人”字型的台阶串联。


▲阶梯座椅如麦浪起伏-Johan Dehlin


▲剖 面图-Elding Oscarson

作为一座大型综合设施,教堂内包含三个宗教空间,以及儿童活动区、教育空间、音乐工作室、咖啡馆、体育馆、用于烹饪交流的教区厨房,以及一个慈善食品发放点。

对社区功能的整合,具象了Elding Oscarson的“轻干预”理念——建筑不主宰环境,而是通过精准的空间设计激活场所潜力

02

木穹顶下的星球

瑞典国家技术博物馆扩建


▲项目外景-Mikael Olsson

对于不知情的路人来说,建筑映入眼帘的第一瞬,也许就会带来神秘、科幻事物的联想。

突出却不张扬的穹顶部分,成为整个项目外景的吸睛之处。是海浪起伏的一角,还是外星访客的飞船?

只有继续深入,方能一探究竟。


▲建筑鸟瞰-Mikael Olsson

作为国家技术博物馆的延伸,Elding Oscarson的设计内容包括了一个“视听球体”,一个展厅,一个咖啡厅。

三个功能模块共享一片穹顶,无需繁复的空间分割,当我们在室内仰望,“化零为整”的设计理念通过木纹肌理和弧形光影流淌,一切都一目了然。


▲室内空间-Mikael Olsson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自由形态的木结构屋顶是由模块化的单板层积材(LVL板)构成,而理论上来说,这样的传统且标准的材料并不适宜这样的曲面屋顶。

当然结果已经显而易见,设计师与施工方共同使板材环环相扣,“编织”出别样的一面木质天穹。


▲室内看向“视听球体”-Mikael Olsson

悬于穹顶之下的,仿佛是一颗木色星球

事实上,它是一个以可视化技术实现沉浸式视听体验的球形剧场

由三角形CLT板拼接而成,通过精密算法实现曲面形态,克服了木材在非规则造型中的力学局限。


▲剧场内部-Mikael Olsson

整个项目处处透着几何纯粹性,连携着木材的柔和曲面的形态,共同谱写了一首宇宙的诗歌:我于浩瀚星空下,与星球相对而望。


▲模型剖面-Mikael Olsson

03

咫尺间的欣荣

Nerima住宅

将目光转到住宅类项目,Elding Oscarson对“木与光”的构建体现在更小的尺度上。


在东京一片尺寸不大却欣欣向荣的花草地上,我们向您分享这栋Nerima住宅


▲住宅外观

初看立面,极具通透性的玻璃长窗与木色纹理相叠,似乎让人联想到Frihamnskyrkan 教堂。

而这是设计方理念的一以贯之,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任何Elding Oscarson的作品前浮想联翩。


▲卧室

落下脚步,进入室内,这是个半下沉式的设计。或坐或卧,透过连续的玻璃,住客的视野随时与户外的花草亲密接触。

当人将自己的姿态放低,被绿意包围的时候,他便能沉浸到“万物生光辉”的意境中了。


▲客厅

建筑以纯白色为主调,局部点缀浅木色与哑光金属材质,自然光随时间在室内投射出动态阴影。

简约的设计中,光影成为生活场景的参与者。


▲剖面图

从底层花园到屋顶露台,场地生机勃勃的意象存续下来。在空间的组织上,内部空间划分成少量的大空间而不是多个小房间以适应屋主需求。


▲露台与花园

轻风拂面,绿影斑驳。Nerima住宅成为经典不止于简约而不简单的表现手法,更在于使人融入自然,为业主带来最好的居住体验。

04

路途的起点

白色住宅


▲ 镶嵌于街道中的住宅

这5米宽的家,镶嵌在这条日渐褪色的老街中,这洁白小屋里一幅画、一册书、一盏烛火、一抹绿意都为这里沉静的清晨黄昏点燃了最新鲜的生活热情。 A(i)XY-豆瓣

这是Elding Oscarson的第一个作品,纯白的小排屋着明快的玻璃。

建筑自身又于瑞典朗茨克鲁纳(Landskrona)的一条历史老街上,地块宽度仅5米、进深15米,夹在两栋百年老建筑之间。


▲建筑于周边

瑞典的古老小镇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平顶的现代住宅,怀着这样的疑惑我们继续深入探索。


▲室内空间


▲一层看向院子

一层:开放式厨房与餐厅,落地窗外设迷你庭院,以一棵落叶树为自然背景,模糊室内外界限。


▲剖面

二层:临街的会客与阅读区,通过大面积窗户引入街道景观,形成“框景式”艺术体验。

三层:私密起居空间,通过内院引入天光,营造静谧氛围

独立工作室:位于庭院另一端。屋主从事艺术工作,这样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无疑是灵感的温床


▲ 工作室

回到Elding Oscarson的起点,这样小面积的、任凭时光自然磨损的空间。

极简手法回应了高密度历史街区的更新难题,小尺度建筑同样能承载复杂的功能与情感。

结语

Elding Oscarson的建筑证明,极简并非空洞的减法,而是通过材质、光影与功能的精密编织,在克制中孕育丰饶。

他们以木构的温暖对抗科技的冰冷,以社区的温情消解宗教的疏离,更以可持续的实践重写现代性叙事。

在全球化与在地性撕裂的当下,他们的作品提示我们:真正的先锋,或许就藏在“回归材料、拥抱人文”的朴素选择中。

资料引述:

1.《Frihamnskyrkan 教堂 / Elding Oscarson》-ArchDaily

2.《瑞典国家科技博物馆扩建 / Elding Oscarson》-有方

3.《Nerima住宅,东京 / Elding Oscarson》-谷德设计网

4.《北欧小城里的妹岛系小清新住宅》-豆瓣

编辑陈波

责编袁兆童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