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他少有大志,家庭贫困但学习勤奋,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曾任枢密副使、参政知事,乃是一代名相。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约半公里处,北依万安山,南面曲河水,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墓地内古柏林立,墓地分前后两域,总面积约35亩。

范仲淹墓现存碑刻6通,最早一通为宋代所立,其余多立于明清两代,碑刻多为歌颂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及忧国为民的情怀。他的事迹和思想,不仅赢得了历史的敬仰,如今也在国际上有极大影响力。



为纪念先贤吏圣范文正公诞辰1036周年,弘扬“先忧后乐”精神,清明节在范园举办公祭仪式。来自全国知名人士、媒体人士、范氏宗亲代表几千人,参加了这次隆重的纪念中华先贤范仲淹公祭大典。

北大教授张剑撰文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思想高度、情感力度,横绝古今,感人至深。千百年来,唯有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与之相仿佛。张剑赞叹:“这种思想与情感上绝对的、决然的气势,弥漫八荒,充塞宇宙,足以弥合或超越所有的断裂与缝隙。”他重视世俗生活的建设,自奉甚薄,但能在苏州购买良田千亩,创设义庄,自己却生活非常节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忧国忧民,匡扶朝纲,一生正气,浩荡乾坤!置办义庄,创立义学,扶危济贫,惠泽宗亲。开中华慈善事业之先河,启华夏义务教育之先声” 回溯历史、铭记先辈功绩。(范兵周 范崇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