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30日,纳粹德国单方面撕毁和平条约,希特勒的强大凶恶而又驯服的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联,从北极地区到黑海战线长达2000英里。现在纳粹德国和苏维埃俄国已正式开战。
德国入侵苏联的必然性:
纳粹德国和苏联的红色政权在意识形态上就是敌对的,而且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纳粹的法西斯主义和苏联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都把对方看成是无法容忍的异类,这一战对希特勒来说是迟早的事情。
80年前,即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分南中北三路向苏联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
在这场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已经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十年之久。在波罗的海军区基础上,组建了西北方面军空军,下辖八个战斗机航空团,配备414架战斗机,其中包括136架较先进的米格-1和米格-3。
根据苏军的统计数据,战争的第一天,414架战斗机有324架损失,占所有战机的78%。
德军只损失了四架Bf.109F战斗机和两架Ju.88轰炸机,因此德军苏军的损失比率为1:54。如果再加上轰炸机和攻击机的损失,那么这样的损失比率很可能会增加到1:100左右。
当然,不能说苏军飞行员没有反击。白天,西部方面军空军出动700余架次,进行了几十场空战。
1939年,党中央将刘亚楼送到了苏联学习与治疗。后来刘亚楼才明白,毛主席当初的话并不是开玩笑。
他是真的想让自己不上前线,8年抗战刘亚楼完美错过,但十几年后,能看到毛主席的远见真的非常人能比,但从人民空军的发展来看,刘亚楼功不可没。
去到了苏联的刘亚楼也没有闲住,那时正是二战爆发期间,苏联与德国的关系陷入到了最为紧张的时刻。
苏联得到消息:德方的下一次进攻计划将会实行闪电战,先是抢占乌克兰,再对莫斯科实行总攻。
而得知了如此消息的刘亚楼却觉得十分奇怪,为了证明自己心中的猜想。
他去找到了当时正在医院修养的林彪,在两人共同探讨以后,认为苏联所得到的情报理应有误,敌方应会绕路选择从白俄罗斯进攻后再到强攻莫斯科。
可是当两人将分析结果传达给苏联高层之后却并未引起重视,直至苏联第一军在战场上吃了瘪,斯大林才意识到两人的分析何其重要,便邀请刘亚楼参加了接下来的卫国战争。
不出所料的是,刘亚楼在苏联的几次关键战役中大放光彩,甚至获得了少校功勋。
为了挽留这位将才,苏联高层多次派人来劝说他加入苏联国籍,但都被刘亚楼一一谢绝了。
1945年,抗日战争的最后时刻,日方将主要力量都放在了东北战区,苏联与党中央商议以后,决定对日方实施最后的歼灭计划。
这次刘亚楼再次面临死亡威胁,可这一次不是发生在战场之上,而是源自于苏联内部的一个误会。
当时苏军指挥部让刘亚楼通知:空军部队将于6时50分对佳木斯一个制高点实施轰炸,刘亚楼记下了时间,并传达给空军、地面部队。
等到7点多,刘亚楼回住处,突然被苏军士兵送到禁闭室关押,听说自己将要被枪决了!
刘亚楼一头雾水。原来,当时苏军率领着一支部队向着东北佳木斯进军,在与日军交火后大获全胜。
可当队伍攻上高地之后,后方的苏联空军突然向着他们降下了炮弹,直接导致了数名战士身亡。
针对这一次重大的战场失误,苏联高层立马展开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空军与陆军的联系失误,空军并不知道陆军已经抢占高地,依照计划降下了炮弹轰炸。
而刘亚楼难辞其咎,依照军法,该当死罪。
刘亚楼眼看无法,只能向苏联高层提出了最后的申请:“我十六岁参加革命,是在党的阳光和雨露下成长的,又是中国共产党派我到苏联学习,我们党正需要我,家乡还有亲人在等待着我。请允许我在死前写封信给他们,向他们汇报我这八年在贵国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算是对组织、对亲人的最后一个交代。不然,我这八年在他们眼中是一块空白。反正我已被你们关押在此,也跑不掉,请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只需一天时间就足够了。”
苏联高层觉得有理,同意了他的这一要求,而事情的转机,也就在这短暂的一天发生了。
原来,是因为刘亚楼曾经在苏联认识的一名同事,觉得刘亚楼胆大心细,不应该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便将事情重新翻查了一遍。
最后了解到,是陆军部队,在攻上高地以后沾沾自喜,并未对指挥部的刘亚楼以及空军部队汇报他们提前半小时攻上高地的事情。
而刘亚楼所执行的战略决定并无失误,至此,他再度逃过死神的魔爪。
在往后的日子里,刘亚楼依旧留在苏联红军的队伍里任职参谋,这倒不是他不想回国,而是苏联高层实在不舍他这一位能人。
4
1945年,借着苏联出兵东北,刘亚楼改名王松,跟着苏军抵达大连。
当时大连市长对于这位知识渊博,作战经验丰富的后辈深得重视,两人在日常相处中也成为了难得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