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新疆沙雅县紧紧围绕就业优先战略,以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举措,打好就业“组合拳”,构建起了一套涵盖就业全流程的优质服务体系,全力绘就暖心宜业的民生“新画卷”,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坚实根基。
优化服务,搭建多元就业平台
沙雅县深知就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对于促进就业的重要性。通过延伸服务触角,借助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151”工程示范项目,精心打造了7个乡镇(管委会)就业驿站和70个村(社区)就业服务站。这些基层服务站点不仅配备了充足的就业服务力量,还配置了先进的就业服务终端设备,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让就业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在招聘渠道拓展方面,沙雅县采取多样化策略。企业自主招聘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专项活动招聘聚焦特定行业与群体,政府搭台招聘提供集中对接机会,中介代招则借助专业力量扩大覆盖面。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拓宽了企业招聘渠道,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一系列“进园区、进社区、进巴扎”等就业服务活动成效显著,12场次活动吸引147家用工单位参与,提供1214个就业岗位,422人达成就业意愿,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了高效对接的桥梁。
聚焦重点,分类实施精准帮扶
重点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沙雅县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脱贫户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开展暖心帮扶活动。根据“就业意愿+专业设置”原则,紧密结合县域重点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开设多样化专业课程,如养老护理、预备制产业工人、客货运AB照、无人机驾驶等,为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化、针对性技能培训,共计318人受益。
同时,强化“以工代训”“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就业模式,开展“点对点”“订单式”培训,集中安置30名重点群体到企业就业。在创业扶持方面,按照“乡镇需求+政策帮扶”模式,鼓励发展庭院经济、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艺小作坊等创业项目,新增创业312人,带动就业504人。公益性岗位发挥了“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作用,开发社区服务、乡村保洁员和交通劝导等岗位,安置286名就业困难人员和脱贫户劳动力。
以人为本,稳固就业岗位根基
沙雅县注重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组织企业在岗职工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素养,促进其向产业工人转变,共计培训177人。在企业管理层面,规范员工晋升流程,积极从本地少数民族员工中培养、选拔中层管理人员,目前企业车间主任和班组长80%以上为沙雅本地少数民族员工,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秉持“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企业从多方面改善员工待遇。改善伙食、优化居住环境、提高薪资水平、开展文化活动等举措,满足了员工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在员工关心的子女就学问题上,积极作为,分类、分批次解决35名员工子女随迁就学问题。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为稳岗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讯员:喻文波、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