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部署全域北斗时空底座,深化全域全时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
年后,知株侠几次看到了有关株洲市“打造全国首个全域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城”的表述。3月18日,株洲市北斗时空产业基金就宣布打响投资“第一枪”:首批完成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北京热数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这表明,株洲市在共建北斗之城,打造全域全场景北斗应用示范标杆方面又迈进一大步。
株洲作为一座三线城市,打造“全国首个”的底气何在?背后有哪些考量?
(承办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株洲国际会展中心 资料图)
敢做领头羊的底气
距地表2.13万—2.15万千米的高空,北斗卫星24小时运行。中国中部城市株洲,与这些卫星的联系丝丝入扣。
“株洲各方面基础条件,契合发展北斗规模应用的要求。”国家相关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如是说。
工业产业与卫星导航系统存在“天然缘分”。依托卫星导航的精准定位、精准校时、实时监测等功能,工业生产可实现诸多可能。株洲作为建国后全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能为北斗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株洲的国家级科创平台数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研发投入连续5年领跑全省,科研环境也相当不错。
“各项优势条件的叠加,让株洲成为全国发展北斗规模应用的‘种子选手’。”株洲市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刘龙军说。
巨大的支持也是株洲打造“全国首个”的信心所在。
国家工信部新公布的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株洲榜上有名,这说明国家希望株洲依托自身优势在北斗规模应用领域尽快蹚出新路。
知株侠还看到,株洲为加快布局北斗规模应用,可谓“发了狠”。由市委书记、市长牵头成立北斗规模应用指挥部,一个地级市产业发展促进部门拥有如此高的行政规格,全国罕见。
应用布局走在前列,更是株洲打造“全国首个”的底气。
株洲规划了120个北斗应用场景,涵盖公安、交通、水利、农业等关键领域,已建成38个场景并投入使用。横向比较,很多城市的应用场景多元化程度远低于株洲。
知株侠梳理发现,近半年时间内,株洲市一大批北斗规模应用新成果涌现。5G+北斗低空空域监视通信专网填补全国低空领域空白;“天空地一体化房屋安全监测”项目被列为住建部应用试点典型案例;“北斗+实景三维”项目被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评为典型案例;烟花爆竹综合防治系统推荐至应急部“星火计划”部地联建项目。这些新场景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彰显了株洲发展北斗规模应用的决心,也印证了株洲北斗规模应用布局的“加速度”。
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事实上,株洲发展北斗规模应用起步较晚,2021年才正式纳入发展规划。没有先发优势,为何要在新赛道拼命赶超,跻身前列?
因为加快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对于维护国防安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各个方面均有深远意义,是国家布局未来的关键一环。株洲发展北斗规模应用的各项条件如此突出,责无旁贷。
短短几年内,株洲从无到有,构建起从部组件研发、整星制造、星座运营、地面终端到应用场景开发的时空信息全产业链,为更多北斗规模应用场景在株洲开花结果厚植了沃土。
株洲聚集北斗关联企业130家,时空信息产业集群规模123亿元。据了解,全国目前唯有株洲形成了全链条覆盖的产业生态。
卫星制造能力方面,总部位于株洲的湖南赛德雷特卫星智能制造工厂作为国内一流的微纳卫星整星制造商与空间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其“脉动式生产线”可实现微小卫星批量生产,这一制造能力全国具有稀缺性。
“完整的产业链和强悍的卫星制造能力是发展规模应用的基础,再加上株洲依托轨道交通、中小航空等传统优势产业,能极大的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优势。”赛德雷特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董立珉说。
依托在商业航天、新型储能、低空经济,包括具身智能这样的未来产业领域的积淀,株洲持续激发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潜能,凭“第一实践者”“第一手资料”确立行业立法、标准制定的优先“生态位”,打造全国北斗规模应用领域的标杆。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株洲在全国乃至全球北斗规模应用领域拥有话语权,让株洲标准成为全行业标准。”市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刘龙军说。
在研发端,株洲请来中科学院院士李惕碚、池天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郭仁忠等“北斗界”泰斗组建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一经成立就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北斗规模应用专业机构。
“集结了国内一流院士、专家团队的新型研发机构,未来会支撑、保持我们北斗和信息技术规模走在全国前列。”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株洲以技术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发展北斗规模应用未来必将大有作为。
从起步到聚势,株洲北斗产业的崛起、规模应用的全面铺开已成浩荡之势。知株侠相信,株洲距离建成全域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城的那一天并不会太远,届时,全市千行百业将共享发展红利。(记者/廖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