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卫健委在2025年两会期间提出,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计划。“国家喊你减肥”话题在社交网络上热度飙升,短短一周时间不到,小红书平台上“体重管理年”话题下的笔记数量就高达43万+。

社交网络上减肥话题热度飙升并不是凭空制造焦虑——

《柳叶刀》杂志刊登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4.02亿,数量已是全球第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已超重和肥胖。根据预测,如果不能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

在此背景下,“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不仅是一场公共卫生领域的战略转型,政策以“预防医学”为核心逻辑,通过全民健康管理、AI技术赋能与产业协同,或将带来一次重构万亿级健康产业链的契机。

01

医药健康

从药物研发到医疗服务的全链条升级

虽然目前肥胖在我国并未纳入医保,但在临床中,已开始把其纳入慢病管理治疗,服用减肥药和减重手术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过去两年时间,GLP-1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凭借显著的减重效果成为医药板块中的明星,巴克莱银行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海外的相关药企业绩涨势喜人,国内相关企业也纷纷加大对减肥药的投研布局。摩根大通预计,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49亿美元。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爆款药一直是推动市场行情走向的重要因素。两年前诺和诺德凭借司美格鲁肽在资本市场市值一度超越路易威登。今年以来,歌礼制药股价已经累计上涨171.76%。3月18日,药明康德预计今年与GLP-1减肥药密切相关的TIDES业务将实现60%以上的收入增长,当日该公司股价一度涨停。(数据来源:Wind,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



目前,国内已有20多家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除了创新药领域,代谢手术器械和专业医疗服务也值得关注。三甲医院体重门诊加速铺开,整合营养、运动、心理干预的多学科模式成为标准配置,带动健康管理机构与远程医疗平台发展。

02

智能健康设备

数据驱动的场景革命

虽说减肥药市场愈发火热和成熟,但体重管理的精髓还是“防患于未然”。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且从整体政策上来看,“体重管理年”更倾向于体医融合、生活方式干预,将健康管理从“治疗”转向“预防”。

众所周知,减肥的底层逻辑是热量差,也就是摄入的热量低于消耗的热量。那么,如何量化吃了多少、又消耗了多少呢?硬件创新与软件生态构建越来越精细化,通过佩戴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心率、血氧、热量消耗、血糖水平等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上传到手机端进行记录整合,帮助佩戴者制定更科学地执行健康生活方式。

智能穿戴设备正从“运动追踪工具”升级为“健康管理中枢”。

IDC最新发布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1.4亿台,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 4576 万台,同比增长 20.1%,引领全球增长。全球前五大腕戴设备厂商中,有三家来自中国。(注:文中所属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





当体重管理引领健康新风尚,AI算法等技术推动精准化监测。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健康数据监测和分析,还能实现与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平台实现深度对接。通过共享用户数据和分析结果,医疗机构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无感化穿戴+数据服务订阅制或重构行业盈利模式。在此背景下,消费电子板块或迎估值重塑。

03

体育消费

从功能需求到体验经济转型

上面说到了减肥的底层逻辑是制造热量差,实际操作起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对于需要体重管理的小伙伴来说,“动起来”的场景可以很丰富。

根据运动的场景,我们可以将运动细分为户外运动、健身房运动和居家运动。

户外运动作为依托于自然环境的运动方式,由于具备高黏性、高复购、场景化等特征,已成为提振消费、挖掘内需的重要抓手。

《2024户外运动线上消费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户外运动商户总量达2.7万家,新增收录商户约1万余家,新增率为51.86%,净增率为21.38%,较上年实现显著增长。(来源:央视网)

目前,国内运动服饰的头部企业持续加码“科技+健康”赛道。此外,体育旅游与赛事IP带动周边消费,形成“运动+文旅”复合业态。

在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线下传统健身房也正经历转型,主要呈现出两大特征:首先是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健康管理平台等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其次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如按次付费、智能健身房等,为用户创造健身数据做到全网联动。同时,OM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课程订阅、社群运营提升复购率。

如果不想出门,居家健身也已经成为年轻人“迈开腿”的不错选择。以天猫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为参考,轻度化健身器材销售量不断上升,家用健身器材快速增长。AI健身镜、智能跑步机需求激增。2024年Keep平台智能健身设备销量同比增长超40%。今年年初,小米发布米家智能哑铃,用户能够通过APP保存历史数据并生成专属运动报告,同时能根据自身情况自定义训练模式和强度,在专业教练的线上指导和实时语音激励下,享受沉浸式训练体验。(注:所述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

展望未来,运动不再局限于赛场上的专业竞技,而是逐渐延伸至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04

健康食品

代餐轻食的需求爆发

在运动圈还流行一句“三分练七分吃”。当前,从“吃饱吃好”到“吃出健康”,低GI食品、高纤维代餐逐渐占据主流,益生菌、蛋白粉受追捧。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按地域定制食谱(如东北菜包饭、西北油泼面),更催生出定制化餐饮服务。

在产品形式上,代餐市场中产品种类繁多,总体可按成分和使用场景分为泛代餐、可完全代餐以及代餐零食。从市场增长来看,随着健康饮食成为消费趋势,如鸡胸肉、牛肉等代餐食品因其低脂、高蛋白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我国整体代餐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从2017年到 2023年,代餐市场从 58.2 亿元增长为175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76.34%。随着代餐食品市场消费力充分释放,2027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有望达3534.9亿元。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健康食品行业已站在政策红利、技术红利和消费升级的三重风口之上。

“体重管理年”政策的本质是一场“预防医学”驱动的产业革命,其投资价值不仅在于短期政策红利,更在于长期健康消费习惯的重塑。身处资本市场,投资者或许可以跳出单一赛道视角,关注“药物+设备+服务+饮食”的复合生态构建,在全民健康升级浪潮中捕获系统性机遇。

风险提示: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文中所述个股不构成推荐,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