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煮苹果水,觉得酸甜开胃又营养。但苹果水性味平和,煮法不对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

尤其痰湿重、内热明显的孩子,喝错可能引发积食、口臭、反复感冒。

今天,特别邀请到儿科专家李兰铮教授,来教大家如何正确煮苹果水。大家记得点赞转发推荐



苹果的三种错误煮法

第一种:苹果与过多冰糖同煮。甜味入脾,少量糖能助脾化湿,但很多家长怕酸猛加冰糖。

过甜易生痰湿,脾胃弱的孩子运化不掉,反而出现舌苔厚腻、大便黏马桶。长期喝这类甜腻苹果水,可能引发夜间盗汗、嘴唇发红等虚火症状。

第二种:久煮苹果至软烂。苹果煮太久,果胶大量析出,看似浓稠实则滋腻难化。

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这类黏稠汤汁会拖累脾胃运化功能。有些孩子喝完反而胃口变差、饭后腹胀,正是脾胃被“湿困”的表现。

第三种:搭配寒凉食材同煮。比如苹果加梨、菊花等,看似清热,实则雪上加霜。

阳虚或脾虚的孩子本身体质偏寒,再喝这类组合容易腹泻、手脚冰凉。



苹果水搭配

李兰铮主任给大家分享一个更适合大多数孩子的苹果水搭配。

苹果半个(带皮切块)+ 炒白扁豆10克 + 茯苓6克。此方看似简单,却暗合中医“淡渗利湿”之理。

炒白扁豆健脾不滋腻,茯苓利水不留邪,苹果皮保留行气消食之效,轻煮15分钟,汤色清透。

能助脾运化而不生湿,适合容易积食、舌苔厚但无严重内热的孩子。



曾接诊7岁女孩,长期食欲差、身高增长缓慢。家长每天给煮浓稠苹果红枣水,孩子却越发挑食。检查发现舌淡苔白滑,属脾虚湿滞。

改用上述苹果茯苓水配合饮食调整,两周后舌苔转薄,主动要饭吃。

中医调理脾虚,贵在“通补兼施”,一味滋补反会堵塞气机。苹果水性味平和,用对是“脾之果”,用错成“湿之媒”。

孩子若已有口臭便秘、舌苔黄厚等实热证,或咳嗽痰多、舌面水滑的痰湿证,单靠苹果水很难见效,需专业辨证干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