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dmxwsh9999




大名县以城乡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聚焦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共治、长效管护”工作机制,激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环境治理从“一时靓”迈向“持久美”,让城乡“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走进大名县名城办大寺街,与大名古城墙仅有一墙之隔的一座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庭院前后干净整齐,小院主人,今年已经58岁的潘军峰正在直播带货,主打的就是大名特色美食,现在已经有36万的粉丝。


大名县名城办大寺街村民 潘军峰

我们小院是大名农村特色的一个小院,我平时在小院里拍视频、直播带货,多宣传咱大名的特产、大名的美食,吸引了很多粉丝。




潘军峰尝到了庭院经济带来的甜头。和潘军峰一样,前屯村的王启超,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和前后空地做毛绒玩具加工,产业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还让周边不少村民守着家就有钱赚,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环境整治提升衍生功能带来的惠民利好。


村民 魏兰兰

工作比较稳定收入也比较稳定,正好能照顾到家里老人和孩子,打算以后在这个厂里好好干,争取多挣点工资也多学点技能。




“过去比谁家楼房高,现在比谁家庭院美。”可以说是现在大名县所有乡村的现状。今年,当地妇联以“党员示范带头+巾帼志愿推动+群众响应”多方联动的方式,积极探索美丽庭院+经济。目前,已经形成了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有效运行机制,全县已经建成美丽庭院2000余户,精品庭院900户,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户一韵”的乡村新景象。


大名县妇联巾帼志愿者 王趁景

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清洁庭院一小时”、“志愿服务美庭院”等系列活动,帮助指导广大妇女整理自家庭院 室内 室外环境,以“庭院小美”为“乡村大美”添砖加瓦。




分层推进、分类治理美丽庭院建设,已经在大名成为一种时尚,而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大名县更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庞龙化村,垃圾清运车驾驶员张何峰正沿着既定路线巡回开展作业,清运垃圾。


垃圾清运车驾驶员 张何峰

我每天四五点就开始干活了清运垃圾,我清理的是黄金堤镇 包了9个村,每天把每个村的街道转一遍,干这么长时间村里垃圾桶放的位置都比较清楚,每天清运两车。


村民 王章莉

我们现在都很自觉地清理垃圾,房前屋后也不乱摆乱放了,村里的风景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干净。




在数字大名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村里的76辆垃圾清运车和城区的46辆洗扫车,全部被录入系统并定位,每辆车的行驶轨迹都能实时监测,方便调度。


大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数字化副主任 张侗侗

原来我们主要依靠巡查员,巡查道路垃圾还有垃圾桶满溢这些问题,费时费力有时候发现问题还不及时,现在我们依托“数字大名”平台,接入AI算法以后可以实现7X24小时全天候对道路垃圾等问题进行识别。




如今在大名县村村街头都按标准设有垃圾桶,村保洁人员负责村内日常清扫,并将垃圾收集到垃圾桶,再由保洁公司外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了定时定点定人的垃圾治理模式。


万堤镇前屯村党支部书记 王基宁

我们在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中,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模式,实现了环境整治向“全民共治”的转变,全村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两次大清扫活动,目前已经成为新常态。


村民 魏文丽

咱村里现在环境这么好,作为村民打心眼里高兴,这好环境是靠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也得好好维持下去,让咱村一直漂漂亮亮的。



大名县在“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双轮驱动下,逐渐形成了“环境整治人人参与,共同维护美好环境”的良好氛围,这场自上而下的整治提升,不仅有效改善了大名城乡人居环境,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现如今,一幅美丽城乡的优美画卷正在大名县徐徐展开。




大名县在城乡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着力厚“底子”、美“面子”、强“里子”,不仅改变提升了城乡环境,更是让资源活了,乡村火了,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治,实现长效管护,让美了的城乡从“一时靓”逐步变为“长久美”。整治提升城乡环境,不仅是政治任务、发展要求,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定行动。

关注大名县微生活,知晓大名新鲜事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不属于我站案例,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融媒大名

▍整理:大名县微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