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中卢凌风的人物原型应该是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且是唯一活下来并改姓李的孩子。
713年,李隆基赐姑姑太平公主自尽,公主长叹说:“三年前我助你杀韦后,立你的父亲为帝,如今不但杀我,还要杀尽我一家。”一旁的薛崇简哭着说:“我早就劝母亲不要和陛下作对,现在太上皇求情也没有用!”太平公主听罢,拔刀自刎。
唐朝是一个红妆时代,正如蒙曼老师所说四个女人差点改写了历史,从武则天之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皇后以及安乐公主等女性人物都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并为那一种可能而欣喜若狂,付诸行动,哪怕代价惨痛。
那么太平公主是如何卷入这场纷争的呢?
武媚娘和丈夫唐高宗并称为二圣的时期,她的母亲杨夫人不幸病逝,武媚娘十分悲伤,但她的身份不允许她亲自入道给母亲祈福,于是,她转头看见了自己的小女儿,面容乖巧,形式举止也颇为得体。
于是,武媚娘灵机一动就给小女儿送入道观修行,替杨夫人修冥福,并赐号太平。这就是太平公主的由来。但是,太平公主毕竟还小,而且深得高宗和媚娘的喜爱,两个人到底是没忍心真给小娃娃送出去,只是挂了名头,依然养在宫里。
谁承想,十二三岁的太平公主转眼就让吐蕃人惦记上了。吐蕃打不过大唐,便想和大唐联姻,缔结友好关系,当时大唐能出嫁的公主也不多,而吐蕃人又听说太平地位高,指名道姓地要娶她。
和吐蕃的地理位置相比,道观此时却成了最好的去处。武媚娘为了留住女儿,干脆让太平公主真的出了家,去了道观,如此才堵住了吐蕃人的嘴。
入道的时候太平毕竟还小,权当是过家家。可女孩总有长大的时候,所谓的少女怀春,到了一定的年纪那面心中悸动,对爱情充满幻想。
于是,十五六岁的太平公主穿上男子的官袍对着皇帝一通舞蹈,媚娘和高宗还不解其意没开玩笑道:“你一个女孩又当不了武官,快别胡闹了!”太平公主嘻嘻一笑,“那父王可以赏赐给驸马啊。”
如此,二圣才知道女儿长大了。
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十六岁的太平见到薛绍的时候也是心动的吧,当时武媚娘嫌弃薛绍的嫂子出身不高,怕家族和太平身份不匹配,还想逼着薛绍的哥哥休妻,而薛家也同时担心太平公主身份太高贵,怕给家族带来麻烦。
皇族不想下嫁,薛家不想高娶,各有理由,却不想一场盛大的婚礼结束,太平公主和薛绍的感情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相处得很好,举案齐眉,鹣鲽情深。
太平公主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贤惠有礼,这是太平公主难得的温良恭俭时期,也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个阶段。
可惜,七年后出事了。那时候她的二儿子刚满月,这个孩子就是薛崇简,她和薛绍爱的结晶。
薛绍的兄长参与谋反被武媚娘诛杀,牵连薛绍一同入狱,太平公主恳求幕后看在襁褓中薛崇简的面子上,饶过驸马。
可武媚娘还是绝情地将薛绍饿死在狱中。
太平公主的爱情和婚姻就这么被摧毁了。
武媚娘此后一直在谋划登基,也许是为了保护太平公主,她将女儿嫁给了武攸暨,女儿大婚两个月后,武媚娘正式登基。
太平公主从此转性,其之后的作风也算是臭名昭著,还曾同武媚娘共享男宠,也算是荒唐至极。
薛崇简长得很像父亲,眉目清朗,长得很好看,太平公主很喜欢他,对他悉心培养,寄予厚望。
薛崇简幼年和表兄李隆基关系匪浅,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也是这段情谊保住了薛崇简的命。
后来,安乐公主和韦皇后铤而走险,临淄王李隆基领兵平叛,太平公主和薛崇简在夺回李唐上贡献很大,尤其是薛崇简坚定地跟随李隆基,忠心不二。
可是,太平公主的野心不止于此,她最满意的儿子不支持自己却支持政敌,她不甘心。于是,太平苦口婆心地拉拢儿子薛崇简,反被薛崇简教育:“母亲不要太执着,放弃吧!”
太平公主和薛崇简理念不合,经常鞭打薛崇简。
母亲打儿子天经地义,薛崇简心中有怨恨却不敢反抗,此事传到李隆基耳朵里,却又成了保命符。
太平公主被围时,李旦亲自向李隆基求情,但李隆基坚持要斩草除根,连带着那些古表亲的兄弟都除掉,却唯独放过了薛崇简。他赐薛崇简为李姓,留任原职。
薛崇简的后半生就比较平淡,保住了命,却被李隆基送出了长安,后半生庸碌郁闷,724年病逝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