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备役部队的装甲车辆(含步兵战车)数量属于机密信息,未对外公开。但根据中国国防政策和预备役部队的定位、公开信息、开源情报等可推测以下特点:

预备役装甲部队并非全军机械化,其机械化程度远低于现役部队。步兵战车可能以营/连为单位分散部署,重点配置在战略方向(如东部沿海、边疆地区)。数量随现役部队换装节奏波动。例如,现役部队换装新一代 04A式履带步战车或08式轮式步战车后,退役的 92式步战车可能逐步移交预备役。此外,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战区)的预备役机械化单位可能装备更多战车,而中西部可能以轻型车辆为主。

预备役部队的步兵战车以现役淘汰的老旧型号为主,性能较现役装备有所简化,但保留基础作战能力:

主力型号推测:

92式轮式步兵战车(WZ551):

武器:25mm链式机关炮(备弹400发)红箭-73反坦克导弹(部分型号)。

机动:最高公路时速85公里,水上浮渡时速8公里。

防护:装甲可抵御12.7mm机枪弹和炮弹破片。



预备役适应性:现役部队逐步淘汰后,成为预备役主力轮式战车;简化信息化系统,保留机械瞄准和基础火控;

ZSL-93装甲运兵车:

武器:12.7mm重机枪或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

机动:轮式底盘,公路时速100公里;

防护:仅防轻武器和炮弹破片。

角色:主要用于人员运输,火力支援能力较弱。

63式装甲输送车(履带式):



武器:12.7mm机枪或简易武器站;

机动:老旧履带底盘,维护复杂;

防护:仅防步枪弹。

现状:多数已退役,少量可能用于预备役训练或二线任务。

04/04A式履带步战车(极少数):

武器:100mm低压线膛炮(发射炮射导弹)+ 30mm机关炮;

机动:履带底盘,适合复杂地形;



防护:基础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现役型号)。

预备役可能性:现役04A仍在服役,若未来换装,早期04式可能转入预备役,但概率较低。

它们的简化配置:预备役战车可能移除现役装备的先进火控、数据链和主动防御系统,降低维护难度;主武器(如25mm炮)和反坦克导弹发射能力通常保留,但弹药储备可能少于现役;轮式平台(92式、ZSL-93)占比更高,便于公路快速部署;

它们主要用于本土防御(如海岸线警戒、边境巡逻);反恐维稳(配合武警处理突发事件);灾害救援(装甲车辆用于开辟道路、运输物资);

预备役机械化步兵连配属6-10辆步战车,搭配装甲运兵车和支援车辆;步战车与民兵轻型车辆(如“猛士”高机动车)协同行动;

它们主要依托现役部队基地或军工企业进行定期检修;战车封存比例较高,战时需短暂恢复战斗力;每年集中训练1-2个月,重点为驾驶、武器操作和基础战术;实弹射击频率低于现役部队,弹药消耗受限。

普遍而言,预备役接收的都是一线部队淘汰的装甲车族:火力弱、车载设备落后、维护复杂,尤其是信息化能力极其有限,火力模块配置低端—极大限制我军动员单位的战斗力和保持日常战斗力;



因此,我国很有必要采取军民结合方式升级预备役装甲车族:包括反无人机、火力模块、车载信息设备、后勤机动模块站等,确保预备役部队随时可以替代前线作战单位;

例如,采购反无人机模块安装到日常训练车族上,同时做好储备—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按照军标为预备役采购先进模块;经济欠发达地区安装成熟模块;统一为装甲车族安装复合装甲、车载数据链、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连—营-旅级指挥系统等,特别根据预备役装甲车族特点,增加遥控火力模块(非穿透式);

此外,如果国情许可,预备役单位的装甲单位可以投入到实战演练中,拉升地方消费和就业率;

中国官方未公开预备役装甲部队详情,随着军改推进,预备役可能逐步接收更多现役退役装备(如15式轻坦的早期原型车),但短期内仍以老旧型号为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