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柏木乡半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在重点林区进行防灭火巡查。 周 亮摄(人民视觉)


4月5日,游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岭上村赏花游玩。 蒋克青摄(影像中国)


4月6日,游客在山东省滕州市上善公园休闲。 李志军摄(新华社发)


4月4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索松村的桃花景色。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摄


4月5日,游客在北京慕田峪长城游览。 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春和景明,清风拂面。今年清明假期,记者走访多地发现,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扩绿、兴绿、护绿,各地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让这个春天绿意更浓。

扩绿——

造林正当时种树有清香

4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高低起伏的沙丘间,一群植绿人齐心协力,种下一株株树苗。黄沙上,梭梭苗和胡杨苗扎下树根,向沙漠延伸。

当下,且末县干部群众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对治沙基地2800亩林地进行补植补造。

“去年刚刚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沙漠戴上了‘绿围脖’,但植树造林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我们要继续深入沙漠腹地,让绿色扩大。”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站长阿巴斯·艾萨介绍,“今年准备了72万棵梭梭苗、1.5万棵胡杨苗,对之前树苗没有成活的地方进行补种,希望把‘绿围脖’加宽到700米—800米之间。”

据介绍,今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计划完成春季义务植树造林6100亩。

植树,也成为不少人追思先人的选择。

“扶稳喽!”随着一声吆喝,树根裹着碗口粗的土球,被稳稳放进土坑。4月4日,怀宝山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关镇茂林村村民刘海青挥锹挖坑、扶苗浇水,种下两株高约1米的柏树幼苗。

“树苗是在县城领取的,闻闻,满手都是柏树香。”刘海青说,用植树的方式缅怀先人,既环保又有意义。

为了提高群众爱绿植绿意识和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清明节前,泾川县发起“共植清明柏文明寄哀思”活动。“清明当天,政府免费发放柏树树苗,每人可领取2株,并详细讲解栽植方法。”泾川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肖建科说。据统计,2010年以来,当地在清明发放树苗活动中累计发放纪念柏超过10万株。

“起初,清明种树,有人嫌耽误工夫。这些年植树造林,大伙儿渐渐尝到了甜头,现在山上的绿色越来越多,空气也变得更清新。”刘海青说,“将来说不定能依靠好生态,生活更上一层楼。”

兴绿——

林下增收忙生态旅游旺

这个清明小长假,上海市民周思媛对自驾前往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镇的短途游恋恋不舍:“这里森林环绕,不仅是天然氧吧,也刷新了我对乡村游的认知。”

漫步森林氧吧,跟随乡村志愿者近距离观察昆虫和鸟类;在野趣工坊参加手工体验,亲手烧制陶土杯子带回上海;又在衢江畔支起帐篷,体验森林露营,还在田野中的流水席上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好玩的项目数不过来,年轻人也很多,在大自然中度假很治愈。”周思媛说。

小南海镇党委书记刘振介绍,近年来,小南海镇大力挖掘自然生态禀赋,创新发展低碳旅游。为迎接清明小长假,镇里推出了露营采摘、候鸟观赏等6条精品线路,开发互动式消费场景,让游客在绿水青山中收获更丰富的体验。

好生态带来好前景。

树荫遮蔽下,林农们挥舞锄头,在林下刨出小坑,把紫灵芝菌棒倾斜放进土里,再覆土压实、盖上树叶……清明前后,正是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不少林农开始移栽紫灵芝菌棒的时节。

“清明假期3天,一共有1万多根菌棒发货,一车接一车。”武平盛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邱福平和团队为周边合作的林农张罗发货,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

武平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形成了以紫灵芝、白背草、金线莲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据统计,2024年武平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61.38万亩,实现产值47.14亿元;森林康养接待游客347.8万人次,实现总产值14.22亿元。

“如今,单是我们公司,就在林下种植了2000多亩紫灵芝。生态好、产品好,发展前景一定好!”邱福平信心十足。

护绿——

祭扫更文明山火须严防

“文明祭扫,绿色祭祀。阿姨,我用这捧菊花交换您带来的纸钱好吗?”

“谢谢小伙子,这束菊花开得真好,阿姨跟你换!”

4月4日早上,在云南省普洱市土桥公墓入口的志愿服务台,森林消防员张华龙用鲜花置换群众携带的纸钱等焚烧祭品,并向群众宣传文明祭扫理念。

清明假期前后,祭扫、郊游踏青等活动进入高峰,是森林火灾易发高发时段。近几年,每逢清明,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普洱支队都会在公墓入口和重点林区路口,设置鲜花发放点,推广文明绿色的祭扫方式。“群众文明祭扫的意识越来越强。”张华龙说。

在景迈山,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景迈山驻防分队分队长黄新金起飞一架无人机,对辖区内的古茶林和传统村落开展网格化巡查,同时派出消防员携灭火装备,对游客较多的区域进行巡护。“人防+技防”“线上+线下”,黄新金说:“我们利用森林火险智慧云平台的200多个探头,快速核查热点区域,及时排查火灾隐患,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在广西,AI(人工智能)赋能构筑的智能立体“防火墙”,从发现隐患到通知处理,形成了紧密的防控链路。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应用卫星遥感、视频图像、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山火防控体系,将山火隐患识别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多地开通扫墓专线,便利群众绿色出行;“代祭扫”“云祭扫”等增进服务保障……据民政部清明节祭扫工作办公室统计:6日,选择绿色低碳祭扫方式的群众603.96万人次,占现场祭扫总人数的78.7%;全国开通1576个网络祭扫平台,服务网络祭扫群众11.71万人次;全国殡葬服务机构共安葬骨灰6030份,其中采取海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的有648份,占当日安葬总数的10.7%。

(本报记者李亚楠、赵帅杰、窦瀚洋、施钰、叶传增、庞革平、李昌禹)

本期统筹:刘静文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7日 04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