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对面的热爱,藏在一碗碗鲜香四溢的汤头里,藏在千锤百炼的手工劲道中,更藏在融合南北风味的独特智慧里。从杭州的百年老店到舟山的渔港码头,从台州的姜辣鲜香到兰溪的市井烟火,每一碗面都写满故事。论吃面,你可能不了解浙江,他可能比一些吃面大省更热爱吃面。今天,带你解锁浙江人最骄傲的8碗面,一口鲜掉眉毛,一口吃透江南!
01
杭州片儿川
杭州人清晨的第一碗烟火气,非片儿川莫属。这碗“刻进DNA”的面食,浇头只用雪菜、笋片、瘦肉丝,却将江南时令的鲜味发挥到极致。传说清朝考生因吃了奎元馆的片儿川中举,从此“连中三元”的彩头让它火遍全城。汤头看似清淡,实则浓缩了雪菜的咸鲜与笋片的清甜,老杭州人还要加一勺猪油渣,香到连汤都喝光。
02
诸暨次坞打面
用3斤重的榆木棍反复捶打面团3000次,口感滑润弹牙、劲道十足!次坞打面的灵魂在“打”,更在浇头,雪菜肉丝咸鲜醇香,三鲜浇头鲜嫩美味。做法可炒可汤,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赞不绝口。相传朱元璋征战途中连吃三碗,钦点御厨进京,如今仍是诸暨人早餐的“顶流”。点一碗三鲜打面,虾、肉、笋的鲜味全被面条“吸”透,汤少料多才是精髓!
03
舟山海鲜面
舟山人用一碗海鲜面,诠释什么叫 "鲜掉眉毛"。梭子蟹、皮皮虾、小黄鱼等铺满碗口,舟山人吃面像在“炫富”!汤底用鱼骨熬足6小时,配上本地特产的米面(大米制成),久煮不烂,吸饱海鲜的鲜甜。海鲜按季节更迭,春吃小黄鱼,夏尝梭子蟹,秋冬用带鱼,每一口都是大海的味道。
04
兰溪牛肉面
兰溪牛肉面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民国时期,彼时兰溪作为繁华商埠,南来北往的商人汇聚,吃面成风,“簰面”之名应运而生,后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兰溪牛肉面 。兰溪人一天能吃掉12万碗手擀面,精髓在于“一碗一烧”!牛肉以黄牛肉为主,猛火快炒至半熟,再与高汤、番茄、雪菜同煮,面条吸足肉汁,酸辣鲜香直冲天灵盖,劲道的手工面、满满当当的牛肉、鲜美的汤头,“哧溜”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05
台州姜汤面
在台州,姜汤面承载着温暖记忆。过去,女子产后坐月子,姜茶、姜汤面、姜米饭必不可少。如今,它成街头特色小吃,制作技艺还入选非遗 。 姜汤是灵魂。传统做法超讲究,生姜切片用黄酒烹煮半小时,再晾晒。吃时,先旺火煮沸,再小火慢熬。浇头丰富,有肉丝、笋丝、鲜虾等,食材交融,鲜香扑鼻。面条多用台州米面,劲道之余,将姜汤的浓郁鲜香尽数吸纳。一碗下肚,冒汗祛湿,北方人尝后都直呼“过瘾” 。
06
东阳沃面
看似“糊嗒嗒”的卖相,实则暗藏玄机!早年,东阳百姓生活清苦,舍不得丢弃剩菜剩汤,便将其与面条同煮,再添入番薯淀粉,逐渐形成了沃面。“沃”字,实则为“爊(āo)”,即小火慢熬,精准概括其烹饪方式 。如今升级版沃面集齐青菜、河虾、猪肚、火腿等十种食材,稠滑的汤裹住面条,鲜味层层叠加,连老人小孩都能轻松光盘。 东阳人调侃:“沃面越糊,情谊越浓”,请客不上沃面?这朋友交不透!
07
乌镇羊肉面
乌镇烧羊肉闻名全国 ,嘉兴桐乡羊肉面备受赞誉,鲁迅先生也曾盛赞赞之。这面的灵魂是羊肉。精选 “花窟羊”,也就是未成熟的少年羊,肉质鲜嫩、膻味轻 。烧羊肉讲究用柴草,在敞开盖子的大锅里急火烧滚,加入甘蔗尾节 “马尿梢”,炖煮时甜味渗入,肉质更酥烂。刚煮好的面条淋上酱红色肉汤,码上酥烂到筷子一夹就颤、一抿即化的羊肉,撒上葱花、姜末,一口下去,满是江南烟火的温暖。
08
清江三鲜面
一碗三鲜面标价500元,却仍有食客跨省赶来,只为这口极致鲜味。它起源于1994年台风后,当地厨娘就地取材,把滩涂海鲜融入面中,造就了这道鲜味传奇。面里塞满蝤蛑、牡蛎、蛏子等当日捕捞的海鲜,特色姜蛋为面提香,手工搓的姜丝与蛋液搅匀煎制,去腥一绝。鱼骨、虾壳熬出的奶白色汤底,浓得能挂勺。面条可选细长粉干或爽滑麦面,出锅后汤浓料足。一口下去,蟹黄爆浆,海鲜鲜嫩弹牙,每口都是大海的馈赠。
浙江的面,是山海的馈赠,是南北的融合,更是匠心的传承。作为一个河南人,浙江的面让我眼馋心热,无比佩服!从一碗片儿川吃出科举文脉,从次坞打面悟出人生韧劲,浙江人把日子过成了面汤里的千般滋味。浙江些面,你吃过几碗?评论区晒出你的“吃面地图”吧!
你可能还喜欢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只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违者定将追究,感谢理解!
点击名片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