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跟我吐槽:“我家孩子真是太粘人了,搞得我啥事儿都干不了。”
我随口回了一句:“孩子主动要陪伴,是你捡到宝啦!”
她愣了一下,半开玩笑地怼我:“陪伴当然重要,但要真是捡了宝,那我家遍地都是宝。”
我哈哈大笑,但也明白了很多妈妈的心声:陪伴很重要,可为什么真的陪起来却那么难?
其实,陪伴,看似平常,背后却藏着的,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需求。
孩子开口请求的那一刻,正是你拉近与他心灵距离的最好时机。
如果你一次次忽略,伤害,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孩子若提出这3种请求,你别拒绝,不然造成的伤害,不是一般大。
一:第一种请求“妈妈,陪陪我好吗?”
曾看过一项调查,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渴望的,不是丰富的玩具,而是父母认真的陪伴。
闺蜜跟我分享了一件小事:
那天晚上,她正忙着收拾家务,厨房还有没洗的碗,客厅地板也还没拖。
儿子洗完澡,抱着一本绘本走过来,抬头看着她,小声问:“妈妈,你今天还能给我讲故事吗?”
闺蜜看了眼时间,已经九点半了。
她确实很累,家里还有一堆事,就下意识地说:“今天不行哦,宝贝,太晚了,你先睡,好吗?”
他点点头,没有闹,也没再说什么,自己走回了房间。
后来她收拾完,路过他房门时,灯还亮着,门虚掩着。
闺蜜悄悄一瞄,他正躺在床上,一页一页地翻着那本绘本,小小的背影安安静静的,像是在等谁出现。
那一刻,闺蜜心里一酸。
其实这种场景,在闺蜜家出现过很多次。
闺蜜有时候觉得,孩子太粘人,但有时候又觉得,孩子真的变“懂事”,她却心酸。
其实有些时候,孩子开口说的,并不是“讲个故事”那么简单。而是他的内心,正处于最敏感的状态。
他迫切想确认,自己在妈妈心中的位置,是不是重要。
你给他的几分钟,可能就决定了他未来安全感的浓度。
布妞也曾这样。
有一次,布谷妈正忙工作的事,她磨磨蹭蹭地走过来,小声问:“妈妈,你陪陪我好吗?”
那会儿的布谷妈,正忙得很投入,一把把她推开:“妈妈很忙,你去找爷爷奶奶吧。”
布妞在门口失望又委屈地看了布谷妈一眼,默默开门走了。
看着布妞失落的背影,布谷妈一下子愧疚不已,赶紧追了出去,抱着她,陪她玩了很久。
后来,布妞亲了布谷妈一下,开心地说:“妈妈,谢谢你陪我。”
就在那一刻,布谷妈才懂了:对孩子来说,妈妈的陪伴,是一种确认,也是人生底气。
你用5分钟认真陪伴他,他却用一辈子记住了你给他的爱。
二:第二种请求“让我试试,好不好?”
一位宝妈分享说,她在家做蛋糕,儿子非要参与进来:“妈妈,我也想试试!”
其实宝妈内心,是拒绝的。
因为每次儿子帮忙,基本是越帮越忙。
但宝妈还是咬牙答应了:“好吧,妈妈陪你一起做。”
结果可想而知,厨房一片狼藉,蛋糕也做得惨不忍睹。
儿子却兴奋极了:“妈妈,我做的蛋糕好吃吗?”
望着满脸都是面粉的他,宝妈忍不住笑了:“你做的,比妈妈做的更甜!”
其实孩子说“让我试试”,不是捣乱,更不是添麻烦,而是在告诉你:“我想学,我想长大!”
可是很多时候,妈妈会说:“你别动,搞得一团糟!”、“你还小,做不好!”、“快去那边玩,别来添乱!”
我们以为是在保护他,其实,是在悄悄打击他的勇气。
被拒绝多了,孩子会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行?我是不是做啥都不好?
原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他,慢慢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尝试。
等到他长大了,我们说:“大胆去试!”
他反而退缩了——因为小时候,每一次他想试,都被我们拦住了。
我们不让他摔跤,他可能就永远学不会走远。
很多孩子的“不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时候被泼了太多冷水。
我们肯放手让他“搞破坏”,他才有底气去创造世界。
三:第三种请求“你别告诉别人好吗?”
布谷妈在小区散步时,听到一个妈妈对邻居说:“我家孩子昨天尿床了,还不让我告诉别人,哈哈哈……”
那个孩子红着脸拼命拽着妈妈的衣服:“妈妈,不是说好了不告诉别人的吗?”
妈妈却笑得更欢了:“哎呀,又没事,谁小时候不尿床啊!”
那一刻,布谷妈明显看见那个孩子低下头,整个人都变得尴尬起来。
也许,从那天起,他就很难再向妈妈吐露心事了。
孩子提出“你别告诉别人”,其实是在试探父母能不能信任,是在把内心深处的柔软,交给我们保护。
如果我们把这个秘密拿出去当笑话讲,孩子心中搭起的信任大厦,瞬间崩塌。
孩子的信任,真的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他愿意与我们分享秘密,意味着我们在他心里,有独一无二的位置。
别轻易辜负,更别破坏。
孩子的秘密不是我们的谈资,而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最珍贵的宝藏。
你知道吗?
我们能和孩子真正贴近心灵的时光,其实就那么几年。
当孩子主动伸出手请求你的时候,别再敷衍,也别再等一下。
因为孩子的童年,真的太短了。
别让孩子在我们的拒绝里长大,而要让他,在我们的温柔里,成为一个自信且内心充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