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2023年,我国新生儿数量预计只有788万,创下历史新低,这个数字竟然和1941年差不多!专家还预测,如果按照现在的出生率和老龄化速度,50年后中国人口可能只剩5.8亿。听到这儿,是不是觉得有点触目惊心?


为了扭转局面,国家出台了一堆“催生”政策,从补贴到假期再到新方案,连“不结婚也能生子”都提上了日程。可问题是,年轻人还是不买账。

01

年轻人为何都不想生娃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看看年轻人到底在想啥。现在的适龄青年大多是90后、00后,他们是计划生育年代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爸妈宠着长大。

不少人坦言:“我自己还是个宝宝呢,哪有心思当爹妈?”这话听起来好笑,但特别真实。观念变了,生娃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而是“可选项”。再加上现实的压力,简直让人喘不过气。


经济成本

生一个娃容易,可养一个娃呢?从奶粉尿布到幼儿园,再到补习班、高考,哪个不要钱?

尤其是在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教育资源还那么卷,想给孩子一个好起点,得拿真金白银去“砸”。

有网友调侃:“生个娃就像养了个吞金兽,我工资还没捂热乎就没了。”

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现在工作节奏多快啊,加班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很多公司对职场妈妈不够友好。产假休完,孩子谁带?托儿所贵不说,还不一定放心。

婴幼儿阶段,24小时盯着都嫌不够,可哪有那么多时间?有位妈妈跟我吐槽:“我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感觉自己像台永动机,根本停不下来。”


养老压力

现在一对小夫妻,上面有四个老人要养,再加一两个娃,算下来就是“两双手养八口人”。这种日子想想都头大,谁还敢轻易生?

婚恋观念

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二十多岁正是读书找工作的黄金期,谁愿意这时候停下来结婚生子?

晚婚晚育成了常态,甚至不婚的也越来越多。有人说:“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有心思组家庭?”

02

国家“催生”新招频出,效果咋样?

面对出生率断崖式下跌,国家也没闲着,从过去的“少生优生”到现在的“多生也行”,政策180度大转弯。

2015年放开二孩,2021年允许生三孩,各地还推出了各种福利。比如山东济南,女方产假158天,男方陪产假15天,父母还能各享10天育儿假。


住房公积金贷款也加码,生二孩的家庭最高能贷90万,三孩能贷100万。辽宁沈阳更直接,三孩家庭每月发500元补贴,直到孩子3岁。

最近的新政策更有看头。北京等地把人工授精等生殖技术纳入了医保,非婚生子女也能上户口,还享有和婚生子女一样的权利。

这意思很明显:不结婚也能生,国家给你撑腰!这种“新路子”确实戳中了00后的点,他们本来就对传统婚姻没那么执着。

可这些政策真能让年轻人动心吗?从网友反馈来看,大家还是有点“冷眼旁观”。补贴是有了,但每月几百块钱,够干啥?

养娃的开销动辄几万几十万,这点钱连个零头都不够。假期延长了,但职场压力没减,生完孩子回去还得拼业绩,很多人觉得“不敢休”。

至于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保障,虽然理念挺前卫,可社会观念没跟上,单亲家庭带娃的实际困难也没解决。

03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果妈觉得,年轻人不生娃,归根结底是“成本”和“回报”不对等。

养娃的成本太高,不光是钱,还有时间、精力,甚至事业机会。

而回报呢?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孩子长大能不能有好未来,谁也不敢打包票。


有人开玩笑说:“我辛辛苦苦养个娃,最后他还得996,我图啥?”

再说教育。现在的孩子,从胎教开始就得卷,学区房、兴趣班、补习班,哪个不烧钱?

有位家长跟我说:“我一个月工资一半交给了培训机构,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可问题是,起跑线越来越高,普通家庭根本追不上。

还有职场环境。国外有些国家,带娃的父母能弹性工作,还有完善的托育服务,咱们这方面还差得远。

产假结束了,孩子扔给老人带,老人累得够呛,年轻人还得内疚。这种情况下,谁愿意多生?

果妈寄语

说到底,生不生娃是个人选择,但国家政策得让大家觉得“生得起、养得下”。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现实条件太苛刻。

政策已经迈出了一步,但要真正打动90后、00后,还得再加把劲儿。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家庭敢生、愿生,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长大。

互动话题:你们觉得呢?是政策力度不够,还是观念问题更关键?欢迎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