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门,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
此门从紫禁城建成开始就享有“国门”的地位,所以在明朝叫做大明门,在清朝则叫做大清门。
清朝有一句话,叫做“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就是因为这个门的地位太高,皇帝娶妻的时候只有皇后的轿子能从大清门进宫,而其他的妃子只能从紫禁城后门的神武门进宫。
想要成为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条件相当苛刻。
首先皇帝要年纪很小就登基了,登基之后才大婚娶妻。像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嫁给乾隆的时候乾隆只是宝亲王,所以纵使孝贤皇后是乾隆发妻,却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
其次这个皇后要一进宫就当了皇后,而不是从妃嫔升上去的。例如乾隆皇帝的继后那拉氏,是从妃子晋升为皇后的,自然也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
清朝一共有12个皇帝,27个皇后,可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只有5个。
然而,本该无比尊贵的她们,命运却大多不好。
01、顺治元后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他的原配皇后,则是清朝第一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
这个皇后的名字很长,叫做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布木巴,出生于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娘家科尔沁部。
这个皇后是多尔衮摄政期间为顺治皇帝选的。
当时清朝满蒙联姻是惯例,而多尔衮本人的嫡福晋正是出自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
多尔衮无子,过继同母弟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为妻,多尔博的母亲也是出自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是他嫡福晋的亲姐妹。
不得不说,多尔衮选出这个皇后,是有私心在的。
不过这个皇后同时也是孝庄的亲侄女。所以虽然多尔衮于顺治七年去世之后很快就遭到顺治皇帝的清算,但是顺治皇帝还是把这个皇后从大清门娶了进来。
顺治皇帝本来就因为皇后是多尔衮选的而心有芥蒂,又不太喜欢蒙古女人。
他大婚之后,发现皇后和他的性情更是格格不入。
顺治崇尚简朴,但是皇后却十分奢侈。她的衣服和帽子都点缀着珍珠宝石,餐具也都是金制的。
顺治皇帝后宫妃嫔不少,皇后见了简直怒火中烧,顺治召谁侍寝,她就找谁的不自在,还经常因此和顺治吵架。
他们是在顺治八年八月大婚的,顺治十年八月,顺治皇帝就怒气冲冲地召集宗室和大臣,要求废后。
宗室和大臣们反对无果。清朝第一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就此被废。
不过,一般的废后是直接被废去皇帝后妃的名号,而这个皇后却仅仅被降为静妃。这可能是因为清初的后宫制度尚不完善。
清朝的官方史料并没有记载静妃此后的结局。
但是朝鲜史料当中却提到,顺治十三年,也就是静妃被废皇后之位之后3年,她的父亲吴克善去了一趟京城。
吴克善是孝庄太后的亲哥哥,顺治皇帝的亲舅舅,面子很大。他把被废的女儿接回了蒙古。
清朝的官方史料没有记载静妃回娘家的事,但却记载了顺治皇帝去世之后,静妃去京城参加顺治的周年祭礼,得到优待,而后又离开了京城。
她在京城的时候,是居住在蒙古包里。
可见她回娘家了的事,应该是真的。
朝鲜史料当中还有一条,静妃回到蒙古之后生下了顺治的儿子,但是科尔沁部拒绝把这个孩子归还清廷。这则多半是道听途说了。
不过史料当中再也没有静妃的其他记载了,所以我们也没法知道她回到蒙古之后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因为被皇帝抛弃而难做人。
02、顺治的孝惠章皇后
顺治的原配皇后被废后仅仅一年,顺治就娶了新皇后。这个皇后依然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是废后的亲侄女。
这是清朝第二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史书一般称她为“孝惠皇后”。
顺治依然不喜欢蒙古女人,对孝惠皇后冷冷淡淡的。
孝惠皇后进宫2年后,顺治皇帝就遇到了一生当中的挚爱董鄂妃。他就更加看不惯孝惠皇后了,想把皇后的位置腾出来让给董鄂妃。
两人是顺治十一年大婚的,顺治十三年顺治皇帝就召集大臣,宣布说他又想要废后了。
不过孝庄太后实在是不想看到科尔沁部再出第二个废后了,加上董鄂妃也不想背上妖妃的骂名,跪求顺治皇帝不要这么做。
孝惠皇后才勉强保住了皇后之位,但也失去了管理后宫的权力,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后,也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孝惠皇后在后宫过了4年艰难的日子之后,董鄂妃去世了。顺治皇帝悲伤过度,仅仅4个月后也去世。
孝惠皇后由此晋升为皇太后。这一年她只有21岁,小皇帝康熙只比她小13岁。
又过了2年,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去世。
自幼失父丧母的康熙对亲情十分重视。他除了依恋亲祖母孝庄太后之外,对孝惠太后这个嫡母也十分敬爱。
从康熙亲政掌权之后,孝惠太后就过上了好日子。
她无亲生儿女,康熙怕她寂寞,把五皇子和五公主交给她抚养;她生病的时候,康熙亲自侍奉;她过生日,康熙亲自上台表演,彩衣娱亲。
在她58岁那年,康熙更是亲自带着她回到了娘家科尔沁部探亲。科尔沁部出了4个皇后或太后,她是唯一一个以衣锦还乡的身份回娘家的。
孝惠当了56年太后,高寿善终,简直可以和乾隆的生母孝圣竞争清朝最幸福的后妃了。
她也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当中结局最好的。
03、康熙的孝诚仁皇后
顺治去世之后,康熙皇帝8岁登基。他的大婚仪式,皇后自然也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
不过康熙一生亲封了3个皇后,却只有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后边的两个皇后,都是从妃子晋升的。
孝庄太后为康熙选出赫舍里氏为皇后,颇费了一番心思。
此前清朝的皇后,都是出自蒙古的科尔沁部。
即便是在满人当中选皇后,赫舍里氏的门第也并不辉煌,被鳌拜轻蔑地称为“满洲下人之女”。
但是她的爷爷是索尼。
顺治皇帝去世之后,留下4个辅政大臣。但是这4个辅政大臣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资历最老的索尼年纪渐长,鳌拜开始一家独大。
此时康熙娶妻,选定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就是为了拉拢索尼,让他打起精神来好好对付鳌拜。
这是一场典型的政治联姻。
康熙和赫舍里皇后是同年出生,大婚的时候两人才虚岁12岁,可见康熙拉拢索尼之迫切。
但即便是有目的的联姻,两人少年夫妻,依然很快就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赫舍里在世的时候,康熙的后宫虽然也有一些女人,但是没有一个有妃子的正式名分。当时后宫有名分的女子,只有皇后一人而已。
康熙八年,赫舍里皇后生下嫡长子。康熙对这个孩子宠爱异常,给他取名承祜。
祜有受天之祜的意思。当时清朝并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但是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康熙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可以继承大统的。
然而承祜年仅4岁就夭折了。这让康熙和赫舍里皇后伤心不已。
康熙十五年,赫舍里皇后再为康熙生下一个儿子,她本人却难产而死,年仅22岁。
这个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唯一一个皇太子胤礽。
可以说,康熙对胤礽的极尽宠爱和寄以厚望,也寄托了他对早逝爱妻的哀思。
04、同治的孝哲毅皇后
康熙之后,清朝一连几个皇帝都是成年登基,继承皇位的时候早已娶妻了。
直到清末,清朝才又再出一个幼年皇帝,那就是慈禧的儿子,6岁登基的同治皇帝。
同治十一年,慈安和慈禧两个太后为17岁的同治皇帝选皇后。
在皇后的人选上,两人发生了分歧。慈安看中了和自己有亲戚关系、且是状元之女的阿鲁特氏,慈禧看中了年纪最小看起来好拿捏、且出身满洲名门的富察氏。
最终由于慈安是母后皇太后地位较高,加上同治本人也更偏向于阿鲁特氏,所以比同治皇帝大2岁的阿鲁特氏最终成为清朝第4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史称“孝哲毅皇后”。
不过也因为选后的过程让慈禧很不愉快,慈禧非常不喜欢阿鲁特皇后,而一直希望屈居于慧妃的富察氏能取代皇后的地位。
这让她们婆媳关系十分尖锐。
根据清朝一些笔记野史记载,阿鲁特皇后和慈禧发生矛盾的时候,曾经说自己是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言外之意是内涵慈禧不过是个从紫禁城后门神武门进宫的妃子,一辈子没当过皇后,靠儿子才当上太后。
而在惇亲王奕誴的回忆录里,这句话是惇亲王奕誴说的。当时慈禧对醇亲王抱怨说阿鲁特皇后这个儿媳不服管教,有想废后之意,醇亲王却说: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
无论这句话是阿鲁特皇后本人说的,还是醇亲王说的,都狠狠打了慈禧的脸。慈禧注定不会给阿鲁特皇后好脸色看。
偏偏对阿鲁特皇后还算过得去的同治皇帝在大婚后仅仅2年,就突然去世,年仅19岁。
74天后,阿鲁特皇后也随之而去。
阿鲁特皇后的死因向来有争议。清朝官方说法是她因失去丈夫悲伤过度,重病去世。但是坊间一直流传说她是被慈禧太后暗害的,或是深知自己在慈禧手下不会有好日子过,绝望自尽。
无论阿鲁特皇后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她去世的时候都还不到22岁。她的一生是个巨大的悲剧。
05、光绪的孝定景皇后
同治皇帝无子去世,他的堂弟光绪皇帝登基,年仅4岁。
15年后,19岁的光绪皇帝大婚。此时的慈安已经去世,皇后人选由慈禧一人做主。她精心挑选了自己的亲外甥女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后。
这是清朝第5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也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后,史称“孝定景皇后”。当然大家更熟悉的是她后来当上太后之后的微号:隆裕。
但是光绪皇帝在选秀的时候看中的并不是她,只是迫于慈禧的压力,不得不选了她。
所以大婚之后,光绪对她十分冷淡,而她的亲姑姑慈禧也没什么精力管她。根据伺候过她的太监信修明回忆,她当皇后的日子,过得十分憋屈。
但不管怎样,她也是慈禧的亲外甥女,地位始终稳固,并在光绪和慈禧双双去世之后顺利当上太后,被大家称为“隆裕太后”。
当时的清朝已经摇摇欲坠,隆裕才当了3年太后,清朝就灭亡了。
仅仅一年后,隆裕就因病去世,年仅46岁。
06、写在最后
清朝这5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3个是清初的,2个是清末的,而清朝中期一个都没有。
这是因为,清朝也只在头尾时期有幼帝继位。清朝中期的这些皇帝,登基的时候都年富力强,早已大婚。
而一个朝代的头尾时期,都是一个王朝比较动荡的时期。
这大约也是为什么,5个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一个被废,一个难产而死,一个死得不明不白,一个经历清朝灭亡,唯独熬到了康熙年间的孝惠皇后最终享上了福,过上了好日子。
而且这5个皇后没有一个是帝母。5个皇后里有4个无子,只有康熙的赫舍里皇后拼死生下了太子胤礽,但胤礽没能继承皇位。
可见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名义上虽然尊贵,却只是个起点。没有人能够确保她们的终点在哪里。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