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采摘野菜的黄金季节,很多的人非常喜欢野菜,因为野菜不仅纯自然,而且营养丰富,最重要的是不仅享受了劳动的甘甜,更是让孩子们一起体验下劳动的快乐。
然而,有些路边的野草不能随便采,更不能随便的进胃。
这不,今日无意看到这么一个新闻,觉得非常有警示意义,尤其是在春季,非常值得大家注意。
这天,广东佛山的一家六口围坐在餐桌前,享用一锅自认为是用“五指毛桃煲的鸡汤”。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的是他们认为的植物五指毛桃其实并是不五指毛桃,而是植物钩吻!
为什么广东人喜欢喝五指毛桃汤?
五指毛桃汤是一种传统的广东汤品,以其独特的椰子香味和多种健康功效而受到喜爱。
五指毛桃并非真正的桃子,而是一种桑科植物的根部,因其叶子形状类似人的五指且果实有毛而得名。
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区的深山幽谷中,自然生长。五指毛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糖类、甾体、香豆精等,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抑制肿瘤和免疫调节等
这本是岭南人春日养生的寻常食谱,却因五指毛桃和钩吻长得太像,于是将断肠草当作五指毛桃入汤,酿成了一场生死危机。
此时的五指毛桃汤其实已经变成了“断肠鸡汤”,想想都让人觉得恐怖!
于是悲剧发生了:
喝汤后仅一小时,全家人陆续出现视物模糊、头晕、乏力等症状。意识到汤味发苦的张婶急忙用手机拍下汤中残留的植物根茎,带着全家赶往医院。
急诊科里,两名家人已陷入昏迷,另有一人面色发黑、呼吸急促。
经洗胃、ICU抢救后,六口人虽脱离生命危险,但这场意外仍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上烙下深刻的印记。
类似的悲剧近年频发:2024年12月,韶关三人误将断肠草当“鸡血藤”煲汤中毒;2024年6月,深圳五口之家因“黄花倒水莲汤”中毒,两人进ICU;更令人痛心的是,肇庆一位老人因店家误售断肠草煲汤,最终不治身亡。这些案例背后,都指向同一种致命植物——断肠草。
二、植物界的“伪装大师” -断肠草。
这是金银花
这是断肠草的花
这两种花,如果你第一次见,或者你压根就没见过断肠草的花,你能分辨的出哪个有毒吗?
反正我才疏学浅,我是分辨不出来。
花类金银花:断肠草花蕾与盛开时均为明黄色,叶片光滑如蜡;而金银花初开为白色,叶面带有绒毛。
为什么断肠草如此的毒?
断肠草学名钩吻,其毒性之烈堪称植物界之最。全株含有的钩吻生物碱属于神经毒素,仅需5-8片嫩叶或23克根茎即可致死。
中毒者通常在2小时内出现症状: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发展为视力模糊、肌肉无力、言语含糊;严重者会因呼吸麻痹或心脏骤停丧命。
这种植物的危险不仅在于剧毒,更在于其精妙的伪装术:
这是断肠草根
断肠草根表面棕黄、纵纹明显,易与煲汤常用的五指毛桃混淆,后者根皮呈红棕色且纤维性强。
这是五指毛桃根
茎仿黑老虎:其幼茎光滑,老茎外皮呈海绵状,常被误认为中药材黑老虎,后者茎干粗糙且有横向裂痕。
这种“以假乱真”的特性,让普通人在野外极易中招。即便有经验的中药采摘者,也可能因植物缠绕共生而误采。
三、一旦发现是断肠草中毒该如何办?
断肠草中毒的黄金救治窗口仅2-4小时!
深圳李婶一家中毒后,因及时保留汤料样本送检,为医生快速锁定毒源争取了时间。急救需遵循以下步骤:
1. 立即催吐:清醒者可用手指刺激咽喉催吐,但昏迷者禁用此法以防窒息。
2. 保留毒源:残留汤料、呕吐物等样本能帮助医院快速检测毒素。
3. 紧急送医:即使症状轻微,所有接触者也需入院观察。医院通常采取洗胃、血液灌流、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
值得无奈的是,目前尚无针对断肠草的特效解毒药。
2023年梅州一起泡酒中毒事件中,3人发病1人死亡,凸显了及时送医的重要性。
四、如何防患于未然?
远离野味陷阱:路边的野花,不要随便采,野果不要随便尝!
预防断肠草中毒的核心在于“三不原则”:
1. 不采不明植物:野外90%的中毒源于误采。即便经验丰富的采药人,也可能因植物共生关系误判。
2. 不购非正规药材:肇庆老人中毒事件源于商家误售,提示消费者应选择资质齐全的药店,避免流动摊贩。
3. 不凭经验辨毒:断肠草与食用植物的差异需专业培训才能识别。例如其根茎横切面木心外露,而五指毛桃呈红棕色纤维状。
此外春季踏青时,还需警惕其他“毒物双胞胎”:毒蘑菇与食用菌、海芋与芋头、曼陀罗与秋葵等。
对大自然我们应该时刻保留一颗敬畏之心。每一例中毒事件都在警示: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仍有盲区。
2025年清明前夕,国家应急广播再次呼吁:“不采、不食、不买不明植物”。
当我们漫步山野欣赏春光时,请记住:最美的风景无需入口,最踏实的养生源于科学。
备注:
本文案例及数据综合自央视新闻、国家应急广播、广东疾控等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