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意外只在一瞬间。
50多岁的张老太生活在乡下,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喜欢上村里到处转转,找人唠唠嗑。
那几年,村里各家各户条件都好了,不仅盖起了小洋楼,就连留守在村里的那些老人的生活也好了许多。
前些年,村里人基本没啥娱乐活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得很有规律。可这些年,也不知是谁带的头,村里的那些老人竟陆续开始了打扑克。
一开始,张老太是不懂这些的,也没什么兴趣,她只想种好家里的那两亩田地,等秋季有个好收成。
张老太的老伴去世得早,老伴走的时候,她的儿子还在读初中,尽管当时条件艰苦,张老太也坚持没改嫁,之后一个人靠着种那几亩田地供儿子念完大学。
可以说,张老太在那十多年里吃了不少苦,而这些,她的儿子王先生也一直铭记在心。
王先生体贴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所以在参加工作后便主动让母亲撂下了那些田地,只种点应季的蔬菜保证一日三餐就行,其余的米面油什么的直接去买。
可农村人不种田地就等于一点收入都没有,王先生自然也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他会定期给母亲张老太打些生活费。
这样一来,张老太确实轻松了许多,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可张老太一不看书二不健身,日子闲了,她便寻思着给自己找些乐子。
一开始,张老太是通过看电视来打发漫长枯燥的农村生活。张老太年轻时候喜欢唱两嗓子,尤其钟爱黄梅戏。
据张老太儿子王先生说,在他小的时候,母亲经常抱着他去隔壁村子看听戏,当时条件差,路途远,但张老太却乐此不疲。直到王先生成年,她还总跟他念叨当时错过了好多场经典,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王先生觉得这好办,现在网络发达了,无论是在手机上还是电视上都能看自己想看的节目。
之后,为了实现母亲的心愿,王先生还特意给老家拉了条宽带,买了台功能相对简单点的智能电视,并教授母亲搜寻自己想看的节目。
还别说,头一年,张老太还优哉游哉地听着那些戏曲,时不时在家里唱两嗓子,后来她觉得不过瘾,又让儿子给她买了一套音响设备,时常在家拿着麦克风自嗨。
等到了第二年的时候,村里人不知道谁带的头,纷纷打起了扑克,之后,麻将也渐渐在村子里兴起了。
那天,张老太正在自家门口晒太阳,邻居杨大婶突然来到她家借香油。过程中,杨大婶便了一嘴自己打麻将的事。
杨大婶说,自己头天晚上和村里几个人打麻将,她一个人赢,几个人是晚饭后开始的,凌晨12点左右散的场,就是这么几个小时工夫,她赢了差不多一千块钱。
张老太一听,瞬间来了兴致,她连连夸赞杨大婶技术好,杨大婶也连连摆手,表示不是自己技术好,完全是手气好,说着,杨大婶便询问张老太怎么不打麻将。
张老太表示她之前看过别人了一回,觉得看不懂嫌麻烦就没掺和着打了。
杨大婶表示打麻将很简单,说着就拉着张老太往自家走,说是要教教她,农村人嘛,农闲不打打麻将,那干啥?天天看电视?多腻!
经不住杨大婶的“热情”邀约,张老太半推半就就去了。
结果不到半天功夫,张老太就学会了打麻将,之后的日子里,她电视也不看了,隔三差五就去杨大婶家搓麻将。
还别说,这张老太运气还挺好,几番交锋下来,她赢多输少,有一次儿子王先生回了家,她甚至主动和王先生提及了此事,还把自己赢的那些钱拿出来炫耀。
见母亲一脸高兴的样子,王先生也没多说什么,只叮嘱她注意休息,别熬夜打就行。
有了儿子的“支持”,张老太愈发沉迷搓麻将了,她有好几次都跟邻居感叹,对于麻将这东西真是相见恨晚。
也就在这年年底,张老太的儿子王先生便领了个女朋友回家,张老太很满意,次年开春,两家人就将这门婚事敲定了,三个多月后的劳动节就完了婚。
儿子结婚头一年,张老太依旧潇洒自在,经常和村里的几个大爷大妈在一起打麻将。
可等到次年的时候,张老太儿生下了个孩子,是个男孩儿,张老太可高兴了,麻将也不打了,天天在家伺候儿媳坐月子,抱抱孙子,似乎找到了别样的欢乐。
见小孩和他奶奶处得来,张老太儿媳坐完月子就跟丈夫回城里上班去了,孩子扔给张老太带。
带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中首要的就是安全问题,其次就是小孩子的吃穿问题。张老太从前一手将儿子带大,自然深谙其中道理,所以在照顾孙子的问题上,她格外上心,几乎寸步不离。
与此同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张老太忙于照看孙子,所以便没有时间去打麻将了。起初和她一起纵横牌桌的那些大妈老太太也都知道她抱孙子了,没空打,所以也都在叫她打。
时间一长,张老太心里还怪痒痒的,有好几次做梦都梦到在打麻将,还赢了很多钱。梦醒后,张老太真的很想重回牌桌,但看看懵懂调皮的孙子,这个想法很快被作罢。
张老太想的是,等孙子再大点,去城里上了学,她就有时间继续过自由自在的日子了。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在生下大孙子的第三年,张老太的儿媳又诞下一子,这下,张老太便多了一个孙子。
和之前一样,儿媳坐完月子就回城里上班了,将两个孩在丢给张老太一人照看。
起初,张老太还担心自己带不了,但好在彼时大孙子明显懂事了不少,有什么吃的喝的,他会让着弟弟,这让张老太省了不少心,到后来是越带越顺手。
儿媳知道婆婆先前爱打麻将,所以出门前特意叮嘱过张老太在家不要打麻将,专心将两个孙子带好就行了。张老太连连点头。
当年年底,张老太儿子王先生还专门给了张老太2万块钱,作为这3年来帮忙照顾小孩的功劳。
王老太拿着这笔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同时,她也向儿子儿媳许诺,让他们小两口放心去拼搏,两个孩子交给她就对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孙子都能满地撒欢了,大孙子5岁,小孙子3岁。
这天,大孙子突然嚷嚷着要吃水煮蛋,张老太便让两个孙子在院里玩耍,自己准备去厨房用电饭锅煮2个鸡蛋。
不料,张老太前脚刚进厨房,两个孙子后脚就跟了过去。也就是这次,张老太加水、插电煮鸡蛋的过程被大孙子学到了。
过了几天,张老太的小孙子说想吃鸡蛋,一旁玩耍的大孙子听到了,他立马起身拦住了赵老太,表示自己会煮鸡蛋,说着径自去了厨房。
张老太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牵着小孙子跟了过去,结果下一秒就发现大孙子在厨房里有模有样地加水、插电煮鸡蛋,明显是跟她学过去的。
不过,彼时的张老太并没有意识到小孩儿擅自动用家电的危险性,反而笑得咧开了嘴,还一个劲儿夸赞大孙子聪明。
小孩子嘛,就喜欢听夸奖的话,张老太越夸,大孙子越逞能,之后又独立煮过两次鸡蛋。
殊不知,张老太的大意也为后来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张老太的两个孙子有睡午觉的习惯,每天吃过午饭休息一会儿,张老太就会哄他们睡,孙子睡着了,她也会在旁边眯会儿。
那天,张老太吃过午饭后,照例将两个孙子哄睡着了,她准备上趟厕所也睡会儿。
就在这时,邻居杨大婶突然进了院子大声呼喊张老太。张老太担心杨大婶的呼声将两个孙子吵醒,便赶紧出去了,还示意杨大婶小点声,并问她有什么事。
杨大婶表示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她家来了亲戚,一开始刚好有四个人凑了一桌,结果中途有个人临时有事走开了,她不想扫了那个亲戚的兴,而自己又要忙着做饭,没工夫去打,她想让张老太过去替替角。
张老太表示自己要看着两个孙子睡午觉,走不开,杨大婶却笑了,“大宝二宝都睡着了,又不会到处乱跑,你担心啥?走,过去打几轮吧,你正好也有几年没打了!”
说着,杨大婶便过来连推带拉地要张老太过去,张老太被这么一说,心里也怪痒痒的,另外,她知道两个孙子的习惯,每次睡午觉都睡得很沉,起码要睡3个小时,她觉得去打两把再回来,问题应该不大。而且两家就一院之隔,万一孩子醒了吵闹啥的,她在杨大婶家也听得到,所以就过去了。
张老太来到杨大婶家,牌桌上的三个人也连忙招呼她坐下,接着,四个人便开始了。
还别说,张老太运气还挺好,虽然好几年没打了,技术有些生疏,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各种和牌。没打几轮,张老太就赢了好几百块。
这时,杨大婶家的午饭也熟了,几人便开始吃饭了。张老太见自己的“任务”完成,跟杨大婶招呼了一声便要走,却被杨大婶拉住了。
杨大婶悄悄告诉张老太,她家这个亲戚吃完午饭就回去了,剩下两个人都是村里的,也不去哪儿,算上自己,再加上张老太又正好是一桌,她让张老太在旁边喝杯茶等等。
张老太觉得屋子里有些吵,根本听不到自家院里的情况,也不清楚两个孙子醒了没有,所以她不放心,表示自己先回家看看再说。
回家后,张老太蹑手蹑脚来到卧室,发现两个孙子睡得正香,她帮着把掀开的毯子盖到了孩子身上,接着便轻声出去了。
从卧室出来后,张老太本来不打算再去杨大婶家打牌的,结果坐下没一会儿,杨大婶又跑过来了,喊她过去打,还说刚才就张老太一个人赢了,赢了就走不好吧?
这话说得张老太无法拒绝,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知道自己今天手气不错,再去打几轮,万一赢得更多呢?
所以这次,张老太几乎没有过多犹豫就跟着去到了杨大婶家。不过,张老太也留了个意,因担心两个孙子中途醒来跑出去,她走的时候特意从外面将院门套上了。
重返牌桌,大家都夸张老太手气好,调侃说要她让着点,张老太嘴里呵呵笑着,手中的麻将一拿一放,动作十分娴熟。
张老太打了几轮,依旧是好手气,不到一个小时又赢了许多,输的最多的那个牌友在中途还找杨大婶借了一些钱,颇有一种要追追本的气势。
见对方这样,张老太也不好意思离开,竖起耳朵听了一下,自己院子里好像还是很安静,看样子两个孙子应该还没醒。于是,她便硬着头皮接着打。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张老太一看时间差不多4点了,这个点,两个孙子也差不多该醒了,她果断下了牌桌,表示要去照看孙子。
闻此,其他人也没再强留了,准备聊会天,喝点茶就散场。
张老太刚出杨大婶家门,就停下来开始数自己兜里的钱,一数发现居然赢了800多块!
张老太的心情瞬间十分美丽,收好钱,哼着黄梅戏便进了自家院门。院子里没有两个孙子的身影,张老太便觉得孩子可能还没睡醒,她打算去卧室喊,结果来到卧室发现里面并没有孩子。
张老太又来到客厅,边找边喊两个孙子的乳名,结果屋子里很是安静,没有一个孩子答应她。
张老太有些纳闷,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刚才进院子时,院门还是套着的,这就意味着两个孙子不可能出去,那说明他们还在家里,可是跑哪里去了呢?
张老太依旧各个屋子寻找着,然而,找遍了所有屋子依然没找到,这时,她一琢磨发现只剩厨房柴屋和厨房没找了。
她先去的柴屋,发现里面没人,接着便准备去厨房。结果,当张老太刚到厨房门口时却发现两个孙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小手掌焦黑,旁边则是翻倒的电饭锅和碎了一地的鸡蛋……
张老太一看就明白孩子这是触电了,她吓得赶忙伏在两个孙子边上不断呼喊,然而两个孙子却一点动静没有,张老太自感不妙,待她试探了一下两个孙子的鼻息才后悔晚矣……
她一边哭一边拿出手机给在县城工作的儿子王先生打去了电话,王先生得知噩耗后也顾不得多说,挂掉电话就往老家赶。
等王先生到家时,张老太已经将2个过世的孙子抱到了床上,并给他们盖上了一张毯子。
王先生看到这一幕,整个人彻底呆住了,张老太见儿子回来了,一边扇着自己的嘴巴,一边自言自语:“都怪我光顾着打麻将了,我干嘛要去贪那个牌桌啊,我要那几百块钱干啥啊!”
接着,张老太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与了儿子王先生,并推测2个孙子肯定是午睡醒来后肚子饿想吃鸡蛋,于是便去厨房自己煮,结果手太湿粘上了插头触电致死……
说完,张老太又狠狠扇了自己一耳光,而自始至终,一旁的王先生只是看着两个没了生命体征的儿子发呆,全程没有说一句话。
过了一会儿,王先生终于开口了,他让母亲不要太过伤心,接着又嘱咐她让她先不要声张此事,然后以赢钱要庆祝为由将当天下午和她一起打麻将的另外三个人一起叫到家里来吃顿饭,他正好也有事要问他们。
张老太心里本来就很愧疚自责,所以现在儿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她也没多想,就跑出去将杨大婶及另外两人叫了过来。
等张老太将其他3人叫到家里来后,张老太本以为儿子王先生要兴师问罪,结果王先生不仅没生气反而又是端茶又是装瓜子的,和他们坐一块聊起了别的事情。
张老太不是很明白儿子到底在想什么,要知道,2个孙子现在还那样放在床上呢!
很快便到了晚饭点,张老太准备起身去厨房做饭,却被儿子王先生拦住了,他表示几个叔叔婶婶一年到头都没机会来家里吃顿饭,今晚这顿,他来做。
然而,不到半小时,王先生就从厨房里出来了,手里拿着个托盘,上面放着4碗鸡蛋面,并招呼屋子里的4人一人拿一碗。
张老太十分疑惑,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2个孙子出了那么大的事,现在儿子不仅没有表现出太大悲伤,反而还要庆祝自己打麻将赢了钱,让麻友来家吃饭,然而,说好的吃饭,怎么只煮了4碗面条?
尽管其他3人也心有疑惑,本着客随主便的原则,几人也没好意思问,便自顾自吃了起来。
最后一碗,张老太是准备让给儿子王先生吃,自己去厨房再盛,结果王先生表示母亲都没吃,做儿子的哪有理由先吃。
闻此,张老太这才拿起了那最后一碗面,看了一眼儿子和其他人,接着也自顾自吃了起来。
王先生见4人都在认真吃面,他眼角迅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色,之后便独自出去了。
出来后,王先生并没有往厨房去,而是来到院外,看了一下时间,几分钟后,他默默拨通了报警电话……
等民警赶来时,张老太、杨大婶以及另外2个麻友均倒地没了呼吸,死因是吃了有毒的面条。
而王先生则在卧室守着2个儿子的尸体发呆,之后被民警带走。
可怜的是2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妈妈。
张老太的事例告诉我们,适当娱乐可以,但是切记不要因为娱乐而忽视了带孩子的安全,否则后悔莫及。
谨以此文,希望能给那些沉迷牌桌的父母长辈们带来一些教训和启示,既然接手了带孩子的任务,就要一心一意带好,否则,一开始就不要答应。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