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凭十三副遗甲起兵,这个说法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确实没错。不过,当时的努尔哈赤,不是带着十三副铠甲,直接就去起兵反明了。



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努尔哈赤头上的那个官职: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这段历史,其实还得从努尔哈赤的家里说起。

当年在明朝的时候,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分成了三个大部分,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在建州女真当中,有一个家族,就是爱新觉罗家族。

然后,差不多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爱新觉罗家族当中,出了一个厉害人物。这个人,叫做觉昌安,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爷爷。



这个觉昌安,他有兄弟五人,并且治理了一个部族。而觉昌安本人,作为一个部族带头人,还有一个特殊技能,那就是他特别会做生意。

恰好当时明朝开始边境贸易,在抚顺地区设置了一个市场。于是接下来,这个觉昌安就经常出没于抚顺市场,用自己部族的粮食和麻布,去市场上换各种物资。

在觉昌安的带领下,这个部族活得越来越好,此后就逐渐开始壮大了起来。



而且,觉昌安这个人,比较会攀关系。后来,他在和明朝这边接触的过程当中,就认识了不少明朝官员。再后来,觉昌安就又帮助明军,镇压辽东地区的叛乱。靠着这个功劳,觉昌安就被明朝给了一个‘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官职。

有了这顶官帽子之后,觉昌安在辽东地区,乃至在整个建州女真内部,地位自然就更高了。

但在这个时候,却突然发生了一件事,要了觉昌安的命。

简单来说,觉昌安有一个女婿,是辽东地区另一个大部族的首领,然后他起兵造反了。既然造反,那明军自然就得过来镇压,之后就把造反的城寨给平了。



但在战争当中,觉昌安恰好就在这个城寨里面。

对于觉昌安当时为啥会在这里,后世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去救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参与叛乱。有人认为,当时觉昌安就是去找自己的女婿联合,看看能不能一起造反。还有人认为,觉昌安当时是明君的内应,替明军进去打探情报。

反正最后,在乱战当中,觉昌安和他的儿子塔克世,不幸被杀了。这个塔克世,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



而接下来,等到战事结束之后,爱新觉罗家族,自然就得找明朝这边要说法。毕竟,觉昌安还有明朝授予的官职,也不可能就这么白死了。

于是最后,当时镇守明朝边军守将李成梁,就做主拍了板。他决定,赔给觉昌安的后人三十匹马,三十封敕书。同时,李成梁还表示,愿意努尔哈赤继承觉昌安的官职,继续让他做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马匹比较容易理解,那什么是敕书呢?



简单来说,就是明朝当时在边境开了市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来自由参与贸易的。比如拿着明朝给的特殊凭证,才能来参与贸易。这个凭证,就是敕书。

也就是说,这是和明朝自由贸易的机会。

而在当时的辽东地区,这绝对是价值极高的硬通货。



在李成梁看来,自己赔了这么多东西,而且之前又是误杀,也算能弥补过失了。但对于努尔哈赤来说,他显然接受不了。因为在那场混战当中,他直接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和爷爷。

所以,从这时开始,努尔哈赤就恨上了明朝,想要找机会报仇。

但此时的努尔哈赤,显然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于是接下来,努尔哈赤就靠着爷爷留下的财产,以及明朝赔给他的这些东西,开始组建了一支小队。然后,他又借着自己的官职,打着替明朝解决问题的旗号,开始兼并其他女真小部族了。

别小瞧努尔哈赤当时手里的这些东西!史书记载,努尔哈赤刚刚起兵的时候,手里至少有十三副甲胄,也有人说是三十副。再加上家里的马匹,以及明朝赔给他的马,努尔哈赤手上还有几十匹甚至上百匹马。

这样一来,努尔哈赤就有能力,组建一支几十人的骑兵小队。而在古代,骑兵是真正的精锐。



靠着这支骑兵,努尔哈赤还能再配合一支上百人的步兵小队!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不是直接带着十三个人,穿着十三副甲胄去和明军对砍。而是靠着家里的遗泽,先拥有了一个连的兵力。然后开始打着明朝的旗号,先缓缓在女真内部扩张。

不过,从努尔哈赤带领十三副遗甲起兵,到他正式宣布称汗建国,这中间却隔了整整三十三年!



在这几十年当中,前面几年,努尔哈赤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虽然他打着明朝的旗号,对其他小部族开战。但是战争的规模,最大也就几百人。

直到起兵四年之后,努尔哈赤兼并了很多小部族,此时他麾下的壮劳力,才第一次超过了五千人。因为女真人比较善战,所以此时的努尔哈赤,也可以号称是拥兵五千。

但此时的努尔哈赤,依然还远没到可以和明朝边军抗衡的地步。



接下来,努尔哈赤凭着这份‘平乱’的功劳,在明朝那边升了官,升做了都督佥事。到了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已经是建州女真内部,官职最大的一个人了。于是,此后又过了两年,努尔哈赤继续打着明朝的旗号扩张。直到公元1591年,努尔哈赤才逐渐统一了整个建州女真,麾下兵力第一次超过了万人。

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之后,他的第一个危机也就来了。

在他打着明朝旗号,不断扩张的时候,难道明朝边军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为啥当时的明朝边军,要坐视努尔哈赤壮大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和当时明朝边军策略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明朝边军喜欢先扶持一个女真势力,坐视他壮大,给他空间反叛。然后明朝再迅速杀过去,灭掉这股势力!这样一来,既能削弱女真,又能给自己捞军功。

所以,正常情况下,此时的努尔哈赤,可能马上就要接受明朝的雷霆一击了。



但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另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努尔哈赤的命运。

公元1592年,朝鲜之役爆发。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带兵入侵朝鲜。然后朝鲜向明朝求救,随后明朝派兵入朝参战。

而当时明朝派入朝鲜的军队,大部分就来自于辽东地区的明朝边军。毕竟,这是离朝鲜最近的地方。



在这期间,努尔哈赤也曾经主动申请,出兵进入朝鲜,帮助朝鲜作战。但最后,出于种种考虑,明朝边军以及朝鲜方面,还是拒绝了这个申请。

但这样一来,明朝的辽东边军,在短时间内被拖在了朝鲜,自然就没空管努尔哈赤了。但努尔哈赤的兵力,却全都被留在了辽东。

整个朝鲜之役,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直到公元1599年,明军才班师回朝。而在这几年当中,努尔哈赤通过联姻、拉拢、进攻的方式,开始兼并海西女真诸部。等到明军解决了朝鲜那边之后,努尔哈赤已经吞并了大半个海西女真,成了女真内部的霸主。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明军本就应该迅速回师,直接找个理由,先解决了努尔哈赤再说。

可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突发事件,再次救了努尔哈赤。

就在朝鲜那边刚刚结束战事的时候,明朝高层发生了一次政斗。当时有人弹劾辽东守将李成梁,之后李成梁就被调走了!



而李成梁被调走之后,他的一些策略,后面接替的人就不熟了。再加上努尔哈赤比较会搞管关系,这样一来,努尔哈赤就又给自己争取了几年时间。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努尔哈赤逐渐兼并了近乎整个女真,并且建立了八旗制度。偏偏在这个时候,那位被弹劾离开的李成梁,又年老去世了。

到了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独立的时机,终于来了。



于是,公元1616年年初,努尔哈赤正式称汗了。

但在称汗之后,努尔哈赤并没有选择马上和明朝开战。甚至于他称汗的消息,也被封锁在女真内部,明朝那边压根就不知道。直到又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已经做好了所有战争准备,他这才对外宣布了七大恨,正式和明朝决裂。

偏偏在这个时候,明朝的那位万历皇帝,常年不上朝,高层也一直忙着内斗。所以,在努尔哈赤公开反叛之后,明朝又拖了一年,直到公元1619年,明朝才真正出兵。



但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彻底作大,麾下已经有了数万精锐女真大军。

于是接下来,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就发生了。

所以,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名义上确实是只有十三副遗甲。但他起兵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和明朝对抗。相反,在公开反叛之前,努尔哈赤打着明朝的旗号,先发育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和那十三副遗甲相比,或许,明朝给努尔哈赤的官职,才是他能成功起兵的关键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