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历史上,朝鲜作为中原王朝的东方近邻,对中华大地的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特别是明清交替之际,皇太极曾经两次攻打朝鲜,改变了明、清和朝鲜三国的原有关系。

清朝崛起时面临的文化认同

朝鲜原本是大明帝国的藩属国,曾以“小中华”自称,对中原王朝有着深厚的文化认同。

其官制体系、服饰礼仪等皆效仿大明规制,王室贵族、民间百姓都崇尚儒家经典,诗歌散文、婚葬风俗等尽与汉地相通,甚至长期使用明朝年号。


明末辽东形势图

清朝或者说后金政权,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先民早期以渔猎为生,世居于白山黑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与中原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对于有深厚政治和文化联系的明朝,后金被在朝鲜国王和大臣视为野蛮叛逆的 “夷狄”。

后金政权崛起过程中,因边境问题多次与朝鲜发生争端,朝鲜君臣对勇悍的后金军队非常忧虑。

萨尔浒之战时,朝鲜政府接受大明王朝的召集,派遣一万多名士兵到辽东参战。被后金铁骑击败后,残部被迫投降。经此一役,朝鲜军队再也不敢主动招惹后金。

皇太极亲政时的明朝、朝鲜形势

查看清朝前两代皇帝的生平,一辈子不是干仗,就是在干仗的路上。1626年,征战一生的后金太祖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被诸贝勒拥举为大汗。

皇太极继位之初,明朝和朝鲜在战略上形成夹击之势,后金仍然面临较大的军事压力。


皇太极画像

明朝拉拢朝鲜、蒙古察哈尔部牵制后金,切断了粮食、铁器、布匹等物资贸易,使后金在外交和经济上处于相对孤立的局面。

关宁铁骑是明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袁崇焕以坚墙重炮加固了关锦宁防线,后金最为骄傲的骑兵优势被严重削弱。

朝鲜奉行“事大主义”,自认为大明属国,在萨尔浒之战失败后,仍然坚持反对后金的立场,在军事上与明军遥相呼应。

允许明将毛文龙在皮岛(今朝鲜椵岛)建立“东江镇”,不断袭扰后金的后方,严重威胁辽南地区的稳定。

第一次攻朝“丁卯之役”

为摆脱强敌环伺的局面,皇太极决心解决已成肘腋之患的朝鲜。

现代中国人是过完春节后,正月初八开始上班。1627年正月初八这天,后金君臣也早早地忙碌起来。

皇太极以阿敏为主帅,会同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讬、硕讬诸将出征朝鲜。


朝鲜义州统军亭

七天后,后金军乘夜渡过鸭绿江突袭义州,天亮时顺利攻占义州城。

随即分兵攻打明军驻守的铁山,明军大败,守将毛文龙逃往身弥岛。明军尚且不敌,朝鲜守军更是不堪一击。

后金军主力势如破竹,一路攻破定州、凌汉山城、安州。听闻后金军在安州屠城,平壤民众纷纷逃窜,近乎空城。

后金军兵不血刃经过平壤,渡过大同江、进占黄州。


皇太极两次攻朝路线图

朝鲜国都汉城上下惊恐万状,当地民众也争相逃离,国王李倧带领百官到江华岛避难。

双方经过数次交涉后,朝鲜方面献上大批礼物,仁祖李倧在江华岛殿上焚香祭天,派重臣与后金订立盟约,后金军陆续从朝鲜退兵。

经此一战,后金获取了大量粮食和物资,缓解了饥荒和人口逃亡等问题,与朝鲜约为“兄弟之国”,动摇其与明朝的宗藩关系。

这一年是农历丁卯年,此战在历史上被称为“丁卯之役”。

两次战争期间的事易时移

随后几年,皇太极积极扩张后金的实力,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

认真学习汉族文化,命儒臣翻译汉文书籍。通过读书考试选拔满、汉和蒙古官员。不许贵族侵占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


沈阳故宫俯瞰图

对外加强对明朝的攻势,在攻打锦州、山海关一线受挫后,绕道蒙古地区突破长城,后金骑兵直抵北京城下。

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将八旗组织扩大到汉族和蒙古族,招降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明朝将领,改国号为大清,“践天子位”。

朝鲜虽然与后金订立了盟约,但仍然与明朝政府眉来眼去、暗送秋波。

暗中向明朝进行朝贡,协助明军对抗后金,拒绝为后金提供船只,以各种理由拖延边境开市,削减贡物数额。特别是皇太极改号称帝后,朝鲜方面拒绝承认,两国关系终于破裂。

第二次攻朝“丙子之役”

1636年冬天,皇太极祭拜天地和太庙后,率领大军亲征朝鲜。清军前锋从冰面上跨过鸭绿江,一路高歌猛进。

朝鲜军队龟缩于沿路山城中,不敢出兵拦截。首都汉城的朝鲜君臣“上下皇皇,罔知所为”,国王李倧等人原打算再次逃往江华岛,但由于风雪太大,颠仆难行,只好辗转困守南汉山城。


韩国首尔郊外的南汉山城

皇太极派多铎、岳托等包围南汉山城,击退了朝鲜各路勤王军。

朝鲜君臣被围困一个多月,期间多次遣使出城求和,但由于没有达到皇太极满意的条件,双方一直没有谈拢。

这时朝鲜的王室和大臣家眷都躲藏在江华岛,企图凭借江华海峡自保。

多尔衮乘退潮时机,带领舢板小船渡海进攻,俘虏了二百多名朝鲜王室、大臣及眷属,缴获了大量金银、缎匹等财物。

随后清军向南汉山城发射红夷大炮,“声震天地,昼夜不绝”“堞所触皆崩溃,人心因此大汹”。

城中朝鲜军民非常惊惧,守城士兵发生哗变,要求交出反对议和的大臣。内外交困之下,朝鲜君臣只好答应皇太极的议和条件。


立在韩国首尔的大清皇帝功德碑

在汉江南岸修筑了受降坛,国王李倧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两年后立在此立下大清皇帝功德碑。

朝鲜从此断绝与明朝宗藩关系,清朝成为朝鲜新的宗主国。朝鲜派出王子作为人质,每年向清朝进行朝贡,保障了物资供应和后方稳固。

是年为农历丙子年,因此这一战被称为“丙子之役”。

清军入关的序幕徐徐拉开

经过这两次战役,清朝彻底扭转了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通过迫使朝鲜开市、纳贡,获得了大量粮食、布匹、金银等战略物资。


韩国电影《南汉山城》截图

明清力量比对进一步向清朝倾斜,为后来的清军入关创造了有利条件。

“朝鲜已平,蒙古、瓦尔喀诸国皆附,今所存者,止明国而已”,清朝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布局得到优化,皇太极已经瞥见了天下大一统前的黎明曙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