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已经淡出军界很久的粟裕迎来了新的任命。但让人惊讶的是,这次职务却并不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军委副主席。
要知道,当初是叶帅亲自推荐粟裕担任军委副主席的,并且中央也很快进行了批示,这件事差不多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那么粟裕究竟为何没能上任呢?他最终究竟被任命了什么职务?
为国呕心沥血
说起粟裕将军,大家或许很容易能想到他在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军功。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又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之后又成为了毛主席的兵。
之后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年纪轻轻便当上了红军团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务。
后来到了解放时期,他更是打了无数“神仙仗”,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淮海战役”。
在这场战斗中,他直接一举歼灭了44万国军,创下了我军军史上的一大奇迹。
就连毛主席都称赞说,在这场战役中,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或许很多人对粟大将的最后印象便停留在了这一场战斗中,认为他的军功就止步于此了。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建国以后,将军仍旧为部队做出了不少功绩,只是鲜为人知而已。
在解放末期,粟大将便向中央请示,要趁热打铁,尽快解放宝岛。中央也很快就作出了答复:同意他的决定,并将战斗指挥权交给了他。
就这样,在人们正庆祝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粟裕便一刻不歇地埋头准备起下一场战斗的方案了。
然而,还没等他正式施行自己的计划,朝鲜战争便爆发了。面对边境危机,中央也做好了入朝参战,保家卫国的准备。
而毛主席也优先将粟裕当成了统领几十万大军的最佳人选。
粟大将也只好暂时搁置手头上的工作,开始将精力都放在了抗美援朝的工作上。
“幕后”工作者
但就在这时,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头痛病也开始复发。
只是当时他并没有当作一回事。在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后,他依旧抱病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他先是命令华东军区选配了合适可靠的参谋和通信人员,组建了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机构。
之后他又联系华东军区空军的机关,调查了美空军的实力和作战特点,方便我军在开战后能夺取制空权。
除此以外,他还做出了一个巨大贡献,那就是建议让第九兵团入朝作战。
也正是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第九兵团在东线全面出击,给了美军陆战一师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随着没日没夜的高强度工作,将军的身体还是累垮了,到最后他的头痛病已经严重到影响工作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遵从中央的命令,前往青岛养病。不过在离开前,他还是主持了第三野战军的会议,并研究了一系列关于朝鲜战争的问题。
在站好最后一班岗后,他便将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权从华东平稳过渡到东北,顺利移交给了彭老总。
在养病期间,他依旧时刻关注着朝鲜战场。
得知我军因为武器落后而遭到了敌人的沉重打击后,他后来到苏联养病期间便开始潜心学习现代化军事知识。
除此以外,他还参观了苏联的坦克、炮兵军事学校,了解了各类军事院校的编制和运转,这也为他后来前往军事学院任职打下了基础。
1951年,粟裕刚一痊愈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国内,准备继续投身到军队工作中。
毛主席对他的归来很是高兴,当即任命他为第二副总参谋长。
在此期间,粟裕一直在背后参与着抗美援朝的战争指导,并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
与此同时,他也一直紧抓部队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完整的军队建设计划,实现了建国后第一代国防体系建设。
到了1954年,由于政绩突出,中央便又任命他为总参谋长。
其实对于当时的中央领导班子来说,粟裕的年纪还是比较年轻的。
一开始在接受这个任命时,粟大将是有些惊讶的,随后他又连忙向中央请辞,并表示自己还不足以担此重任。
但毛主席等一众领导对他都非常信任,坚持要将重任交给他,他便也只好领命。
让人惊讶的是,中央为了他能更好的开展工作,直接给他配备了11位副总参谋长。其中就包括李克农、陈赓、张爱萍以及张宗逊等人,可见中央对他的器重。
但其实这些将领也是身兼数职,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大家很难聚到一起。
像是陈赓将军,他在建国之后也一直忙着打仗。他先是到南方协助越南作战,之后又跑到了北面奔赴了朝鲜战场。
还有张爱萍将军,他当时兼任这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正负责解放周边岛屿。
与他们交流后,粟裕逐渐了解到,现在国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部队建设问题。
有将领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也该有人在后方大力建设军队,加强武装力量,减少战士们的流血牺牲。
于是到了1958年,当志愿军陆续回国后,粟裕便正式辞去了总参的职务,并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一职,开始投身于部队建设的工作中。
为国无怨无悔
而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此期间,他多次随代表团出国,汲取他国的军事知识与经验,为我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大量宝贵财富。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又作为军委常委参与到了作战方案的拟订中。
在战斗开始后,他几乎每天都到西山地下指挥中心查看战况,为前线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意见。
可以说,即使将军已经慢慢淡出军界,但他依旧尽自己所能为部队发挥着余热。而这些功绩,中央也一直都看在眼里。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十大元帅中在世的人只剩下四人,中央需要再提拔一批老将主持大局。而作为第一大将的粟裕则成为了领导们的首要人选。
当时最欣赏他的莫属叶帅。在一番慎重考虑后,叶帅决定推荐他担任军委副主席。
中央得知消息后也很快就予以批示,并与粟裕交换了意见。当时这件事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结果到了1980年,粟裕却并未上任军委副主席,而是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从级别上来说,两个职务都是副国级,粟裕相当于是晋升了。但明显他这样的军事人才回到军队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那么他究竟为何没有担任军委副主席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粟大将的身体问题。
像军委这种核心部门的工作强度都比较大,费心费力,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力和强健的身体才能升任。
但此时的粟裕,因为旧疾时不时地复发,已经没办法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了。
所以综合考虑下,中央还是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个轻松的岗位交给了他。
虽然距离军委副主席只有一步非常可惜,但粟裕将军的态度却非常淡定。
他从始至终都不是个看重名利的人,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辞让司令,还是在建国后辞让元帅,都能看出他的高风亮节。
对于他来说,只要国家需要他,不管有再大的困难,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前往。这就是一代战神粟裕将军!
参考资料:
【1】《名将粟裕珍闻录》,山西出版集团出版。
【2】粟裕为何是抗美援朝的幕后英雄,红色文化网,2023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