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涛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心脏肾上腺素应激和肥厚的情况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尽管现有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因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复杂,现有药物干预存在不良副作用。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谭晓秋/雷鸣/张春祥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21-Activated Kinase 2 as a Novel Target for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Adrenergic Stress and Hypertrophy的论文,揭示了P21激活激酶2(Pak2)在心脏肾上腺素应激和肥厚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关键作用和干预价值。该研究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并为开发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首次利用心脏特异性Pak2敲除和过表达小鼠,并结合临床样本,揭示了Pak2在心脏电生理和钙离子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心脏应激和肥厚条件下,Pak2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和ROS的产生,维持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从而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Pak2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未来有望通过开发特异性Pak2激活剂,为心脏肥厚和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该研究由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谭晓秋教授、张春祥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的雷鸣教授牵头,三位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李涛、刘婷、王艳、李阳鹏等多位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研究得到了英国剑桥大学Christopher Huang教授、曼切斯特大学Xin Wang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医院李涛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万居易教授等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11987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会议资讯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