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的离开,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陌生人的泪目与悼念?
因为他活着的时候,实在太善良,也太拼了。
赵锦洲68岁张家界锦洲中医院创始人,妇幼保健院前院长。
4月4日晚,因肝癌不治离世。
病情公开前,他依然戴着口罩坐诊,头发已经因化疗脱落,眼神却依旧温和坚定。
“每天看几个病人也好,只要我能坐起来,我就能帮到人”这是他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常对护士说的一句话。
不是所有医生都把治病救人当成使命,可赵院长,一直是那种老派的“肯为病人拼命”的人。
2023年底,他确诊肝癌晚期。
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以为他会停工休养。
但他没有。
在301医院接受治疗的间隙,他还在医院坐诊,哪怕只能工作两个小时,哪怕病得直不起腰。
病人说他是个“幽默的老医生”。
就算自己,在忍着疼痛,也能够逗着病人,笑着离开诊室。
“我不是怕死的人,但我怕停下来”他说这是“活着的一种方式”。
比起“中医院院长”,他犹如病人眼中的“老邻居”:“你问他病情,他不敷衍;”他更似那,病患心中的“旧邻人”:“汝询其病状,彼未敷衍焉。”
你问他生活,他不高冷;你说你怕死,他说没事,大家都怕。”
68岁不年轻了;肝癌不轻了。
可在那些发布的抗癌日记里,他写的是化疗的副作用、患者的反馈、还有家人的笑脸。
他从不抱怨,不哀叹甚至会说:“我挺好的,你们别担心”
你知道一个医生是什么样的吗?
可能就是明明自己快撑不住了,还想着多看一两个病人。
他的儿子、女儿、妻子全是医生。
这个家庭像一棵树,把“救人”刻在血脉里。
妻子行医多年,女儿博士,儿子从医,有人说他们家简直是“一个小型的仁心医族”。
可就是这样一个家,现在失去了他们的顶梁柱。
不是因为退休,不是因为年迈,而是因为长期透支与疾病正面交锋,最终倒在了病榻上。
他曾说:“医生也是人,也会怕病、怕死。”
但我希望我的病,能帮到别人,看清病痛,看清人心。”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坐诊、问诊、跟诊。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遇见过这样一个医生:话不多却总是耐心;不收费却总是上心。
在争分夺秒救人的同时,他们也有血肉之躯,也会倒下。
赵院长没有等来奇迹,但他用最后的时间告诉世人:什么叫“医者仁心”。
他的离开,不只是张家界医疗界的损失,更是这个时代少了一个沉默的好人。
这个清明节,本就属于缅怀,如今又多了一份遗憾与敬意。
有人说赵院长这一生,只干了一件事——看病。
但其实他教会更多人的是:怎么看人、怎么看痛苦、怎么看“活着”这件事。
一路走好,赵院长。
您没留下什么遗产,却留下了一座城市的温柔记忆。
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