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什么没人敢吃?一个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农民说:别说吃了,平时我们都不敢招惹它!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如果你去东北旅游,看到了铺天盖地的“鸟群”,那有可能是野鸡,东北野鸡的泛滥程度已经到了让“吃货”看到都不胜其烦绕道走的程度。

当不知情的外地人问:“你们为什么不直接吃了呢?难道是因为太难抓了?”听到这话,本地人都笑着摇摇头说:“野鸡挺好抓,只是我们不敢吃。”这究竟是为什么?

野鸡是很好辨认的,羽毛五彩斑斓,肚子圆滚滚的像个球,特征明显。

曾经野鸡在东北也是一道很受欢迎的食材,不仅能吃,它的羽毛还能作为装饰品卖钱,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民与它打交道多了之后,很容易就能抓住它。

虽然野鸡在很多不懂行的人看来,肉质比较柴并没有多好吃,但东北人却能将他们做的鲜嫩可口,不仅能自己食用,在大小餐馆中,这也是一道热销菜品。



而随着吃货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鸡处境危险,但人们的欲望却没有降低。

野鸡慢慢也被打上“濒危”的标签,为了保护它的合理性存在,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出手制止这种行为。

将对野鸡的保护写入法律,作为二级保护动物,它们自然有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当然,刚开始很多人的法律意识薄弱,并没有将法律当回事,因此,在食用野鸡后被罚款量刑。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很多当地人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开始绕着它们走。

这样的确给野鸡拉起一个十分有力的保护罩,但是长此以往,情况就又发生了变化。

东北野外,野鸡队伍开始不断扩大,没有了野狼、狐狸等天敌,也没有了人类的觊觎,它们慢慢壮大队伍,成为东北林间的“霸主”。



但是,自然界讲究的是生态平衡,不管是那一类生物数量泛滥,都会对生物链造成破坏。野鸡多了之后,更是猖獗的将很多野草及种子吞入腹中,野菜慢慢变少之后,它们便开始盯上了庄稼。

要知道,东北也是全国一大粮仓,很多农民都是靠着种庄稼生存的,但是野鸡群对庄稼的破坏力可想而知,很多时候,庄稼刚一播种就很快被啃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农民另辟蹊径,假人不管用,就在新土上覆盖旧土掩盖气息,让野鸡找不到。

但这种方法有时候也会失灵,因此,他们开始拉起了大棚,这样的话成本也会增加,而且有些种庄稼的生长需要足够的眼光和雨水,大棚的限制也会很多。

发展到后来,野鸡已经不仅仅影响粮食的生长了,连人类的生活领域都已经开始涉足。

它们会像出入无人之地一样,进入农户的院子中,不仅会和家禽抢食,还会将院子中闹得鸡飞狗跳。

曾经还有网友分享视频,野鸡直接冲破玻璃进入屋里,这一地的玻璃碎片和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野鸡简直令人头疼不止。

但是作为保护动物,人们又不能主动伤害它们,这样的保护又何尝不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桎梏。



更何况,野鸡多了之后,病毒不可避免会滋生,这也是需要被防范的一个重点。

所以说,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友好相处还是一个待解锁的密码,需要有关部门不断优化解决方案。

当然,大家也可以集思广益,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分享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