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获悉,为了紧抓背靠黄浦江,紧临金色中环的区位优势,再创孕育出山东鲁能、上药控股、西本新干线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历史辉煌,街道发布实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十条”》,从打造创新型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企业融资信用服务线下工作站等具体的举措出发,将辖区的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打造家门口的创业基地

去年底,“金杨创业孵化器”“金杨创业孵化基地”揭牌,旨在联合高层次专业招商团队,用足孵化器政策优势、人才优势、空间优势、金融优势,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同时也为辖区年轻人提供家门口的创业机会。

住在金杨新村街道的蒋潘伟去年回国后决定创业。通过居委会,蒋潘伟对接上了街道经济职能部门,并带领自己的创业团队入驻金杨创业孵化器。记者了解到,这是一支进行数学可视化系统开发的创业队伍,目的是通过AI技术,提升教育的便利化和普及化。之所以这样的创业需求能被居委会捕捉到,是因为街道“人人都是营商员”的制度安排。

街道此前围绕营商工作理念、内容、资源和工作调度流程、主要惠企政策等,按照居民区网格划分,有计划、分片区地开展了营商环境宣传培训,重点居民区,也就是企业数量比较多的居民区,还开展了一对一上门宣讲辅导,并在各居民区设立营商联络员。同时,大力推动社企融合,引导各居民区关心服务支持好“家门口”企业发展,打造企业友好社区。

不久前,又有8家企业入驻金杨创业孵化器,同时有8家合作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街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双引双招”创新发展模式,计划推动政、校、企协同育人实践。“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与合作机构入驻,金杨创业孵化器也将逐步发挥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的重要作用,成为初创企业的成长摇篮。”金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张士伟表示。

培育懂招商的“斜杠干部”

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干部的招商能力,目前,街道正在开展干部招商能力提升培训三期培养计划,来自街道15个部门、单位的26名干部主动参与,正在努力成为懂经济、能招商、会服务的“斜杠干部”。同时,街道通过运营管理 “金商会客厅”,深化“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以期凝聚金融服务专家团力量。

金杨新村街道还成立了市场主体权益保护联盟。这一整合了司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的“跨界组合”,旨在贯彻落实上海市及浦东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创新构建“三化一体”(精准普法、柔性执法、权益保护)工作机制,推动法治思维贯穿企业服务全链条,全力打造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法律服务环境。

记者了解到,自联盟去年底成立以来,涉企纠纷下降,企业投诉率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大幅减少,企业满意度更是提升至95%。2025年第一季度,联盟成功化解经营风险隐患30项,形成了“矛盾不出社区、服务直达企业”的良性生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还助力街道经济总量同比增长,实现了营商环境优化与基层治理效能的“双提升”。

原标题:《居委成获知青年创业的“第一线”?浦东这个街道完善家门口创业体系》

栏目主编:茅冠隽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杜晨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