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241:警幻仙姑

贾宝玉入梦后,恍惚间跟随秦氏来到了一处所在,只见一个女子踏歌而来,书中以一篇赋形容那人的仙姿卓绝,也不消多记。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笑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我也不知这里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日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可试随我一游否?”(引程甲本第五回)

脂评本此段文字与程甲本基本相同,无需比对注意。倒是贾宝玉张口就呼“神仙姐姐”这个称呼,令人忍俊不禁。


当初读金庸,听段誉对着李秋水的雕像和王语嫣叫“神仙姐姐”时,就觉得亲切,还以为是金庸原创,殊不知他也应该借鉴自贾宝玉才是。

贾宝玉见了“神仙姐姐”,也不管她是何人,就一厢情愿的选择相信,请求携带,这就是入世未深的表现。他生于富贵,年纪尚幼,不识人心险恶,凭直觉认为“神仙姐姐”不会害她他,还请求对方“携带携带”,这一段完全是“童话”写法,现实中是不可行的。


“神仙姐姐”见问,就向他交代了自己的来历,原来就是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这里要注意太虚幻境的位置,是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

“离恨天”为道教的第三十三重天阙,在戏剧文学中,常被比作“男女生离,抱恨终身的境地”,可作“情天”之说。

“灌愁海”无典,对照“离恨天”,可作男怨女痴,纠缠无解之“情海”。

“放春山”,谐音“方寸山”,可比较《西游记》中菩提老祖的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方寸”可以解释为灵台心上之意。


“遣香洞”也无典,但“遣”有散和放逐之意,“香”可作女儿解释。结合上文或许就能解释太虚幻境,就是一处收容为情所伤、又放不下情的女儿之地。这也解释了后面那些仙姑,为何对贾宝玉抱有那般敌意。

还有,后文秦可卿判词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身”,就对应了“离恨天,灌愁海”,说明她的前世就出于太虚幻境。那么,她转世后来到贾府,又携带贾宝玉来到太虚幻境,就表明是警幻仙姑一方的安排,负责的应该是引贾宝玉入情。要与僧道的职责区分开。

警幻仙姑是太虚幻境之主,其名“警幻”,具有警醒、虚幻之意,警示世间人,既沾染“情”,就容易为情所伤。所以,她的职责是“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唯有沾染了情孽之人,才需要警幻仙姑出面帮助化解。


这点也解释了为什么神瑛侍者等一干风流冤孽下凡历劫,需要来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挂号,了解后又需要来销案。

显然,整个《红楼梦》故事,如果是一场盛会,僧道属于主办方,太虚幻境是承办方,警幻仙姑负责策划和主持,僧道提供人力和资源支持。

贾宝玉作为神瑛侍者转世,到了情窦初开年纪,才由秦可卿引导,警幻仙姑接引,让他进入太虚幻境,经历此生历劫的关键阶段:入情。此后梦中的所有经历,都围绕这个主题操作。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