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魔”独孤求败在金庸武侠世界观里是个十分特殊的存在,他从未正式登场,但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以及《鹿鼎记》中都能找到他的“侠影”,武林中始终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
其实从金庸赋予这个角色的人设也不难看出他的野心,他是有心将各部作品的世界观打通,但这样“跳跃”的写作方式,也让故事出现了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
(风清扬剧照)
《神雕侠侣》的剧情发生在南宋理宗时代,《笑傲江湖》的故事发生在明朝中期,所以当年连进入了独孤求败剑冢的杨过也没能继承剑魔前辈的独孤九剑,那华山名宿风清扬又是从何处习得这套剑法的?
一、进入剑冢的杨过
当年杨过是在襄阳城外的深谷之中见证了那场“雕蛇之争”后,随那雕兄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剑冢,在那里,他见到了一位前辈高人留下的墓志铭,还有他藏匿佩剑的地方。
最终在雕兄的建议下,杨过选择以那柄玄铁重剑作为自己的佩剑。
从雕兄对杨过的态度来看,它几乎是把杨过视为新一任的“主人”了,当然,严格来说,他们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无论如何,雕兄认可了杨过,自然不应该对杨过有所保留,所以它为何没有直接将《独孤九剑剑谱》交给杨过,反而让他去修炼那格外熬人的玄铁剑法?
(杨过剧照)
毕竟对于一个断了一臂的人而言,要与海潮对抗,是何等的折磨?
这里有一种解释,金庸在创作《神雕侠侣》的时候,还压根没构思好“独孤九剑”这门武功,那纯粹属于是《笑傲江湖》中新增的设定。
这也不无可能,但在新修版中,这种说法就不成立了。
举个例子,《射雕英雄传》成书在《天龙八部》之前,因此《射雕》中本不该出现《天龙》中提到的种种设定。
然而在新修版《射雕》原著第二十七回中,黄蓉却提到了乔峰的大名:“想当年丐帮乔峰乔帮主在聚贤庄独战群雄,又以降龙二十八掌在少林寺前打得众魔头望风远遁,雁门关前逼迫契丹皇帝折箭为盟,不敢南侵,真是何等英雄。”
你看,等于说金庸为了打通各部作品之间的关联,是对细节进行了诸多修改。
也就是说,《神雕侠侣》与《笑傲江湖》的世界观也必然是一致的,这样一来,风清扬能得到杨过都得不到的剑谱,就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二、夺得剑谱的风清扬
凭什么说风清扬手中是有《独孤九剑剑谱》的?
道理很简单,就因为他不仅仅只是如同杨过那样学了一门剑法而已,他是能够系统地描述这剑法的一招一式具体原理的。
比如他将这剑法传给令狐冲的时候,就强调了两点。
(风清扬指点剑术剧照)
其一是“有进无退”,其二是“料敌机先”。
是的,有人总戏称“独孤九剑是一门因果律武功”,他们觉得这剑法就是不讲道理的强,纯粹属于设定上的无解。
其实不然,它是有具体的原理的。
先说“有进无退”,直白一些的说就是“极致的进攻”,风清扬是这么说的:“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
这段话就诠释了什么叫“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独孤求败剧照)
接着是“料敌机先”,说是:“‘料敌机先’这四个字,正是这剑法的精要所在,任何人一招之出,必定有若干征兆。他下一刀要砍向你的左臂,眼光定会瞧向你左臂,如果这时他的单刀正在右下方,自然会提起刀来,划个半圆,自上而下地斜向下砍。”
说白了就是后发先至。
包括后来风清扬能够详细地讲述“破剑式”“破刀式”“破气式”等九式,也足以证明他一定是看过完整的剑谱的,甚至那剑谱就在他手中。
所以他是如何跳过杨过这一脉的传承,得到剑谱的?
自然是从他的师父那儿继承的,而他那师父,就极有可能是他的爷爷。
三、风清扬的师父
风清扬的师父是谁?
有人可能要说了,是“段子羽”,拜托,段子羽这角色出自《九阴九阳》,那都不是金庸正统续作,自然不可混为一谈,要分析金庸的故事,还是从金庸亲笔创作的小说里找答案更合适。
而在笔者看来,若无意外的话,风清扬的师父更有可能是华山派的祖师爷,也就是那风祖师。
《碧血剑》中,金庸就借袁承志的视角提到过这位风祖师爷:“那老人取出一幅画,画上绘的是个中年书生,空手做个持剑姿势。那老人点了香烛,对着画像恭恭敬敬地磕了头,对袁承志道:‘这是咱们华山派的开山祖师风祖师爷,你过来磕头。’袁承志向画中人瞧了两眼。”
(袁承志剧照)
不过这里又有个问题,风祖师爷又是从何处得到这剑谱的?
很简单,这人十有八九正是剑魔的儿子,也就是说,独孤求败当年把佩剑遗留在剑冢之中,而剑谱则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他那孩子后来在华山开宗立派,成了一代宗师。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风清扬一个华山名宿,凭借来路不明的独孤九剑纵横武林却没人诟病他“偷学武功”,因为那就是他祖上的武功。
当然,你可能要说了,独孤求败的儿子为何姓“风”?其实金庸说过,独孤求败这人的名字是自己改的,若他曾经姓“风”,他孩子回归其本姓,又有何不可?
如此一来,一切的前因后果就解释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