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完结之后,“射雕三部曲”就画上了句号,这三部曲的故事始于中原少林离开蒙古,终于中原少年带着蒙古姑娘归隐大漠,形成了完美的闭环,当真是妙。

但话虽如此,作为读者,书迷,总归是贪心的,我们还想看到这个系列被延续下去,甚至熟悉金庸小说的人也知道,金庸的各部作品都是处于同一个世界观里的,也就是说,金庸不是写不出“续篇”剧情,而是刻意略过了一些故事。



(风清扬、张无忌剧照)

比如《笑傲江湖》中,就有武林后辈提到了张三丰当年持“真武剑”扫荡群魔的往事,而从《笑傲江湖》的细节来看,其剧情多半发生在明朝中期,也就是后倚天时代,既然如此,金庸为何不写一部串联《倚天》与《笑傲》的故事?

一、统一的世界观

《笑傲江湖》中其实有不少与金庸其他作品互动的情节。

比如前文提到的张三丰的事迹,又如任我行指点令狐冲时,提到的那吸星大法的来历。

说是:“这门神功,始创者是北宋年间的‘逍遥派’,后来分为‘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两门(作者按:请参阅《天龙八部》)。

而《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又是后来登场于“双雕”之中的“南帝”段智兴的爷爷,所以金庸写的确实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在不断传承的武林。



(任我行剧照)

既然如此,那《倚天屠龙记》的剧情就值得被续写,金庸何故放下这么好的素材不用?

这事或许得从风清扬说起。

二、风清扬的经历

风清扬这个角色在书中的戏份不多,登场时起,就已经是个老者了,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压根就不算是“笑傲时代”的人,严格来说,他就是后倚天时代承上启下的一个角色。

他早年间的经历,或许就与倚天时代的某些高手有关,但凡金庸要创作一部《倚天续集》,风清扬就是绕不开的人物。

当然,作为资深金庸迷的你也一定听说过《九阴九阳》这部作品,那本书虽不是金庸写的,但其中登场人物,剧情脉络基本都是顺着《倚天屠龙记》续写的,风清扬就在其中登场,是主角段子羽的徒儿。

但那并非金庸亲笔创造的故事,也就不可与正篇剧情混为一谈了。



(风清扬剧照)

金庸笔下的风清扬可没遇上过什么段子羽,但他却遇上了另外几位高手。

关于那些高手,书中是这么写的:“就算是剑术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并无招式,‘破招’二字,便谈不上了。只是不曾学过武功之人,虽无招式,却会给人轻而易举地打倒。真正上乘的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所制……当今之世,这等高手是难找得很了,只要能侥幸遇上一两位,那是你毕生的运气,我一生之中,也只遇上过三位。

也就是说,即便强如风清扬,也没能达到“无招”

“无剑”的境界,这不免让人好奇,他遇上的那三位高手,又是什么人?

或许那三人的存在就是金庸不敢写《倚天续集》的原因。

三、三位无招之人

风清扬能够纵横武林,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这三位无招之人比他还强,这三人是什么来头?

毋庸置疑,其中第一位多半就是曾经的主角张无忌。

作为倚天时代一等一的高手,张无忌身怀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以及圣火令四大神功,当年的他就已经有了堪比师公张三丰的实力,后来的他神功大成,要达到所谓的“无招”境界又有何难?



(张无忌剧照)

这里说个题外话,张无忌那师公张三丰多半就不是那三位“无招”之人之一了,毕竟当年的他已经年过百岁,即便嘴上说着宝刀不老,但人总归是有年老力衰的时候,他是在走下坡路的,被刚相偷袭至重伤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风清扬多半就有机会遇上中年的张无忌。

除了张无忌之外,后倚天时代还有两位高手是绕不开的。

其一是“千秋宫主”。

多数人可能压根不知道这个角色的存在,那也不稀奇,毕竟他只存在于连载版小说中,金庸是借“白发童子”任无疆的视角提到了千秋宫这个神秘组织。

对了,任无疆这人也同样只存在于连载版的设定中,且不知他的实力具体如何,只知道作为华山掌门的岳不群提到这位高手时,也不禁忌惮三分。

而关于千秋宫,平一指与任无疆就有这么一段对话:“只听那白发老人问道:‘你要叫桃谷六怪去杀什么人?’平一指道:‘还没想出来,师哥,你说叫他们去杀了谁好?’那白发老人道:‘我怎知你胸中的鬼主意?’他顿了顿道:‘我猜你定欲利用他六人,助你到千秋宫去取宝,是不是?’平一指哼了一声,道:‘千秋宫去取宝?你白发童子要去千秋宫,世上还有谁敢跟你争的?’



(林远图剧照)

这里明确了千秋宫里有宝贝,但要夺宝,没那么容易,那宫主自然就是一等一的高手,他若是风清扬遇上的三位“无招之人”,也不稀奇。

最后这第三位则是那林平之的祖先,凭借七十二路辟邪剑法横行武林的林远图,也就是当年的渡元禅师。

这人的剑法已经出神入化,林震南就对林平之说过:“你曾祖远图公创下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当年威震江湖,当真说得上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个天下无敌之人,能达到“无招”的境界,也是理所当然的。



(金庸)

不过这三人的存在与“金庸不写《倚天续集》”有什么关系?

其实很简单,就因为要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属实太难,三者皆是“无招”之人,一旦让他们碰头,就难免有人会掉价,到时候该如何取舍?

若让他们“王不见王”,又显得过于刻意,所以金庸故意略过这段剧情不写,反倒是十分聪明的做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