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常说:“儿女双全是福气。”
很多人年轻时觉得,这话一点毛病没有。有儿有女多好啊,儿子传宗接代,女儿贴心小棉袄。
两边都顾到了,多幸福、多美好。
可日子过着过着,20多年过去了才发现,儿女双全的家庭太难了,很现实。
一:1儿1女最幸福?
我认识一位阿姨,姓赵。
20年前,邻居羡慕她,说赵阿姨这辈子命真好,一儿一女凑成个“好”字,儿子女儿都长得好看又聪明。
赵阿姨当时,别提多自豪了。
后来,儿子长大了,娶了媳妇,赵阿姨欢天喜地,忙前忙后,觉得自家又完成一件大事。
再后来,女儿也结了婚,女婿待人也不错。赵阿姨心里想着,往后的日子,该享福了。
可偏偏,日子没想得那么顺。
儿媳妇和女儿差不多同时怀孕,这本是好事,赵阿姨却发愁了。
儿媳妇的意思是:“妈,我们家头胎,这孩子你可得帮我带着啊。”赵阿姨高兴地答应了。
可没两天,女儿也打电话回来:“妈,我快生了,你能不能来我这边帮忙,婆婆家不太管事儿,我一个人真的顾不过来。”
赵阿姨一下子就为难了。
儿媳妇这边答应了,可女儿家不去,又怎么忍心呢?那可是自己亲生的姑娘啊,嫁出去就不管了吗?
最后赵阿姨来回奔波,上午看孙子,下午赶紧去看外孙子,折腾得两头不讨好。
儿媳妇说:“妈,你光顾你闺女那边了,孙子这边你也不上心。”
女儿又抱怨:“妈,你重男轻女,明摆着孙子比外孙亲啊。”
赵阿姨听着这些话,委屈得偷偷抹眼泪。她嘴上没法说什么,心里却堵得慌。
可这只是个开始。孙子、外孙慢慢长大,赵阿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儿子要买房,张口向赵阿姨要,她东拼西凑终于拿出钱来。
女儿一看不干了:“妈,我上班后孝敬你的钱,你自己不留着养老,全拿出来给了哥哥,以后有个什么事,你问谁要钱?”
赵阿姨只好解释:“你哥缺钱,我作为妈妈,能不帮一把吗?”
女儿嘴上没再说什么,可从那以后,总觉得赵阿姨偏心了哥哥家,心里总有疙瘩。
还有更扎心的事,赵阿姨老伴去年生病住院,她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想让孩子帮把手。
女儿倒是来了,可也没久待,说这事哥哥家得上心,她还有孩子要照顾。
儿媳妇倒也来过医院,也说家里有孩子要管,看看就走了。
儿子就更指望不上了,下了班来到这,啥忙也帮不上。
赵阿姨一个人守在病房里,满肚子苦水没地方倒去。儿女双全,可关键时刻,却谁也指望不上。
她想起别人羡慕的那句话:“一儿一女最幸福。”可现在想来,心里怎么就这么不是滋味儿呢?
二:1儿1女家庭的难处
家有一儿一女的人,听起来都让人羡慕:“这命好啊,一儿一女凑个‘好’字,多圆满!”
可只有过来人才懂,有时候,儿女多不代表轻松,代表的是难以平衡、两头为难。
①第一难:钱难办
父母没积蓄、家财的,就还好,儿子女儿不争不抢。
可如果父母手里有财产的,怎么分配问题,可就很考验人。
我一位表叔,家里2套房,自己住老家,儿子占一套。
后来他看女儿一家没房,就想着给一套给女儿。
可儿媳妇不同意:“女儿都嫁出去了,哪还有从娘家拿一套房的道理?以后我们孩子长大要分家了,他们去哪住?”
女儿却说:“我是嫁出去了,可我也还是父母的孩子,家里2套房怎么就不能分一套了?”
为了这事,女儿和儿媳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见面成仇。表叔可愁坏了。
给女儿吧,儿子儿媳说他们偏心,以后养老指望不上。
不给吧,女儿怨父母偏心,以后估计还得记恨上老两口。
表叔左右为难,直叹气:“要是没有这房子,也就不会这么闹心了。”
一儿一女家庭,确实最难的,是钱难办。
钱多给儿子点,怕闺女埋怨;
给闺女多了,又怕儿媳妇脸色不好看。
家里一儿一女,这钱最难给。给谁多,谁少,心里都不得劲儿。
②第二难,带娃难。
儿子和闺女有了孩子后,这带谁家娃,就成了难题。
本来添了孙子、外孙子,多喜庆的事。可麻烦也来了,两边都喊着:“妈,你过来帮我带孩子吧!”
当奶奶的忙着去儿子家吧,闺女心里不是滋味:“妈,你光疼孙子啦?”
忙着去闺女家吧,儿媳妇又不乐意:“妈,你咋心里只有闺女外孙,没有孙子呢?”
这带娃带得,简直比年轻时带自己孩子还难。两头都是亲骨肉,咋整都不合适,憋屈得慌。
③第三难,养老难。
老了,靠儿子吧,但终究,还要看儿媳妇。
因为说是养儿防老,其实到头来伺候人的事,最终还是儿媳妇在做。
你要儿子一个大老粗干贴身细活,他没那么细心,也没那么体贴。
靠女儿吧?
女儿也有自己的家庭,她若有空照顾还好,若没空,你也没法强求。
相反,若有2个儿子,或2个女儿,那不管是钱还是养老,都是他们均摊就好,谁也没法多说。
而家有一儿一女,看着养老有两条路,可走起来,哪一条都难走,谁家心里都委屈。
所以家里一儿一女,看起来好听,听着让人羡慕,可真到了过日子的时候,就知道这些难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