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至,春风落日寄哀思。清明小长假第二天,南京全市祭扫24万人次,截至目前,今年清明期间累计祭扫497万人次。
近年来,南京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市属各陵园陆续开展鲜花换纸钱、悬挂祈福卡等活动,广大市民群众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殡葬祭祀方式趋向绿色、生态、文明。不少墓园也对园区环境进行提档升级,通过园林化的打造,增添人文与环保的内涵,赋予其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随着殡葬环境的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生态墓园美如公园。
4月5日上午,记者跟随祭扫人流,来到南京普觉寺墓园。这里是南京最大的墓园,目前有6万多个墓穴,每年清明至少有40万市民前来祭扫。
从陵园门口往上走,两旁绿树成荫,到处可见休闲的长椅,还有造型独特的景观。从下往上仰看墓园,甚至看不见一处墓碑,只有郁郁葱葱的绿树。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墓园绿化率超过了80%。
“给母亲扫完墓后,我们在园区里转了许久。这儿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墓碑也干净整洁。母亲能安葬在这样的地方,我们做子女的,心里也踏实。”带着一家人前来祭扫的吕先生谈及普觉寺墓园环境的变化,言语间满是认可。
记者注意到,当天来祭扫的市民绝大多数都是手捧鲜花。“我是来给老伴扫墓的,今年我们都准备了鲜花。”市民邱奶奶说,现在每年清明节来墓园,心情都不那么沉重了。“春天,各种花都开了,走在里面,心情也舒畅。”邱奶奶说,这样的墓园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面对死亡也会更加坦然。
据了解,普觉寺墓园今年还根据每个墓区的地理位置,进行不同的绿化人文改造。整个园区宁静又温馨,走几步就会有一个亭子或者长廊,供市民遮阳避雨小憩。“每年给爷爷奶奶扫完墓,我们就顺便找个地方踏青赏春,累了就坐下来歇歇,聊聊天。”市民夏女士说,现在的墓园不仅是缅怀先人的地方,也是家人共度春日的去处,平日在外学习工作的都回来,约在这里相聚回忆往事。
近年来,普觉寺墓园不断探索生态墓园建设,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融合休闲踏青功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化生态墓园。普觉寺墓园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贴心举措与硬件升级,在提升园区整体环境的同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祭扫服务,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祭扫环境。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自推行节地生态葬以来,南京市积极探索墓园环境优化路径,各大墓园纷纷转变建设思路,告别以往以建筑为主的硬质景观模式,将绿化作为改造重点,大力开展软质景观建设。如今,南京各大墓园普遍绿化率超70%,原本以砖石为主的园区焕然一新,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繁花。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墓园的环境面貌,也契合了市民对文明、生态祭扫的需求,让祭扫活动变得更加庄重、温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项凤华 徐苏宁
(普觉寺墓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