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迅速响应并成功处置了一起典型公共空间侵占事件,以法治思维破解陈年症结,用温情服务弥合邻里裂隙,生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精度与温度。
民生热线触发治理联动
1月上旬,一通充满焦灼情绪的市民来电,打破了第三综合网格工作站的平静氛围——绍兴路某弄小区居民反映,其所在楼栋的公共卫生间因历史遗留的违规盥洗设施引发持续困扰。执法队员闻讯而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勘查,发现该卫生间内两个老式盥洗池已明显超出原始设计规划。据查,这些设施系多年前由部分住户协商后违规安装,虽曾获得部分居民默许,但经年累月的渗水问题已导致墙面霉变发黑,原本宽敞的通道也被挤占得局促逼仄。
法理情交融破解治理僵局
为妥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执法队员联合物业、居委会和居民召开了沟通协调会。
在三方协调会上,矛盾焦点瞬间爆发。“当年大家协商好的,怎么现在说拆就拆?”老住户的声音中透露出激动和不解。历史遗留的公共空间使用约定与当前需求矛盾,不仅考验着基层治理智慧,更将陈年“约定”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推向前台。面对这道治理难题,执法队员推心置腹算“民生账”,从霉变可能引发的健康隐患到通道狭窄造成的消防隐患,用数据说话让居民真切感知隐患。
刚柔并济实现治理双赢
执法队员坚持依法依规与人性化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多次上门沟通,通过政策解读、现状危害分析,逐步消除了居民因长期使用形成的使用惯性。最终,在全体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下,违规设施被拆除,防水修复工作也同步进行。整改后的卫生间恢复了原有的空间布局,投诉居民对整治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执法队员“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了心上”。此次整治既维护了公共秩序,也彰显了基层执法部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宗旨。
拆除前
拆除后
拆除前
拆除后
这场跨越多年的“卫浴困局”,不仅拆除了物理空间的藩篱,更架起了基层治理的民心桥。该案例为处理类似矛盾提供了宝贵经验:既要严格执行法规标准,也要充分考虑历史成因;既要坚持法治精神,也要体现民生温度。通过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实现矛盾的软着陆。当法治与民生同频共振时,便奏响了城市更新的最美和弦。未来,瑞金二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继续深化精细化治理模式,持续提升社区宜居品质,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记者 / 宋梅
编辑 / 孙冲
图片 / 瑞金二路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