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景区即将人流暴涨,哪个充电桩面临超负荷工作,哪家的老人突感身体不适,这些城市中的细微变化也许不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但对拥有千万条“神经”的城市管理者来说,却需要第一时间知晓。在黄浦区,城市发达的“神经”得益于数字化的建设,通过打造“数联、物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智慧黄浦综合运营指挥平台,实现城区能感知、会思考,平台聚焦“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营商环境”四大功能模块,集成视频通信、远程会议、态势感知、预警研判、城区运行展示、应急联动指挥、大数据辅助决策等功能,实现“观管防”有机统一,守护好城区的每一个角落。
田子坊集旅游景区、文创园区、弄堂社区为一体。内有建筑154幢,商户329家。大部分房屋均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弄堂狭小,最宽也就4米,最窄不到2米。消防隐患、房屋老旧、反复装修、巨量客流带来的管理难题为数不少。倘若所有的问题都依赖人力管理,从隐患排查、问题发现,到后续解决,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近年来,黄浦区对田子坊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治理改造,通过安装有房屋倾角仪、墙体倾斜监测仪、房屋沉降监测仪等12个种类1400多个安全智能感知设备,实时感知景区安全态势。来田子坊旅游的游客对记者夸赞道:“虽然弄堂不宽敞,但不挤,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走得很流畅,体验真的很棒。”游客们在田子坊里尽情拍照、游玩、购物的背后,有着城市守护者们的细心爱护。
“神经”网络早已生长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黄浦区春江小区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小区,其居民以独居、高龄老人为主。曾经,小区内公共设施老旧,存在楼道杂物堵塞消防通道、违法搭建、高空抛物等安全隐患。
针对春江小区物业管理能力薄弱、独居老人居家安全等问题,街道积极推进“春江数治网”建设,把数字治理技术与传统物业管理相结合,通过人、房、事、物、情和最小管理单元数字赋能,增设AI等智能设备,对小区内非机动车棚火情预警、高空抛物、居民保修、垃圾箱房周边小包垃圾落地等高频难点问题及时告警、快速应对,提升各类矛盾问题处置效率。
如今,小区车棚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具备自动断电系统、火警系统、冲淋系统,确保电瓶车充电与停放的安全。小区安保人员告诉记者:“自从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后,小区的居民都十分开心,再也不用为了拔充电线而跑上跑下。”
此外,社区内还布设了高、中、低全面覆盖的智能化摄像头,物业能够第一时间从手机APP上收到高空抛物的警报,通过查看视频录像回放,快速锁定抛物行为人并开展后续处置。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城市里一栋栋建筑、楼宇和每一个市场主体,就是最小的管理单元。如今,黄浦充分认识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平台与“一网通办”深度融合,推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实现城区最小单元的精准治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最小管理单元五级闭环管理模式的创新,打通了责任岗位、市场主体、城运管理、应急处置和两网融合五个层级,作为两网融合的重要突破。助力整合街区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市场主体自发地纳入到“一网统管”综合治理体系中去,通过梳理市场主体职责清单,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职责清晰、资源共享、共建共管共治的新格局。
目前,已建成田子坊、老渔阳里综合社区、中共一大纪念馆及泛新天地周边区域、兰生大厦、春江小区、数智外滩等典型试点,切实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与服务水平。黄浦区全力将整个管理力量向最后一公里的最小管理单元延伸,让敏锐的数字“神经”升级,使“触感”不断增强,真正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有温度。
记者 / 王可心
编辑 / 孙冲
图片 / 王可心
1. AI×古筝、AI×古建筑……清明小长假,来这座百年剧场“穿越时空”
2. 这家外企宣布服务再升级,助力构筑绿色消费生态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