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互联网的兴起,让不少人为了获取关注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最近被官媒点名批评的“嫂子揉面”,这可不是在厨房里真正和面,而是一种新兴的短视频形式。
这类视频如今非常流行,但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中国妇女报看不下去了,直接出面批评,可有趣的是,还是有人为这些视频辩护,说“女性有选择的自由”。
到底发生了什么?“嫂子揉面”又为何如此让人诟病呢?
所谓的“嫂子大力揉面”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嫂子揉面”这个词时,可能会觉得挺普通,不就是记录嫂子在厨房和面嘛,有什么特别的呢?但事实上,这个概念和真正的和面毫无关系。
这种视频的具体起源难以确定,但它显然是从普通的家庭生活类视频逐渐变质而来的。
最初可能只是单纯记录日常做饭的过程,但后来一些人发现,只要穿着性感、动作更诱人,就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于是,“嫂子揉面”就这样诞生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女性以性感装扮出现在镜头前,假装是在厨房和面,但实际上目的却是博取眼球并赚取高额收益。
她们所谓的“和面”并不是为了做馒头或者包子,而是为了拍摄带有暗示性的内容。这些视频往往通过夸张的动作和暧昧的互动,把原本正常的家务活动变成了一种表演性质的内容。
有些画面甚至会聚焦于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低胸装和扭腰动作,完全脱离了正常烹饪场景。虽然表面上是围绕包饺子展开,但实际内容早已超出了烹饪本身的范畴。
这类视频还逐渐形成了一种竞争氛围,观众会在评论区评选“最佳表现者”。男性用户的评论大多充满隐晦调侃,把自己代入到特定角色中。
在短视频平台上,这类“嫂子揉面”视频的播放量惊人,话题热度也不断攀升,显然有不少人对此很感兴趣。
不过,类似的擦边球视频还有很多,比如有些男性主播专门直播售卖女士内衣,甚至自己穿上丝袜;还有女主播穿着紧身瑜伽裤不停向打赏榜一大哥讨礼物。
更有甚者,部分女大学生在宿舍穿着睡衣进行直播,这些视频共同的特点都是利用性感元素吸引观众。
说实话,看到这些视频,真的让人感到无奈。社会发展到今天,难道只能靠这种低俗的方式才能吸引人吗?
这类视频不仅对女性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还将女性当作获取流量的工具,这是一种极其可耻的行为。因此,官媒不得不站出来批评这种现象。
中国妇女报发声,网友看法各异
4月3日,中国妇女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批评了这些账号,指出它们挑战伦理底线,应该被淘汰!
不仅仅是妇女报,其他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也都发表了类似观点:这些视频过于低俗,严重影响网络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拍摄这些视频的人往往会自称是视频中人物的亲属,而评论区则充斥着不堪入目的留言。
可以说,这类视频的危害远不止于简单的擦边行为,而是打着亲属关系的幌子,传播低俗和色情暗示,严重违背道德规范,同时也扭曲了正常的家庭伦理观念。
例如,有些账号竟然以“母子互动”为主题,将原本温馨的亲子关系变得异常诡异,出现了不当的身体接触和言语交流。还有一些视频涉及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吻等情节,完全背离了亲情的本质。
此外,还有不少涉及“姐夫、小姨子”等角色的视频,内容多为虚构,通过性暗示和黄色笑话吸引观众。这些视频充满了暧昧对话和不当的身体接触,有时还会牵扯到未成年人。
更夸张的是,有些视频描绘姐姐在一旁观看小姨与姐夫互动的情景,或姐夫误认小姨子为妻子的老套桥段,这些内容极大地破坏了家庭伦理观念。
尽管这些视频大多是摆拍,但它们却将女性亲属塑造成不良幻想的对象,传播大量低级趣味的内容,影响极为恶劣。
这些内容的存在无疑大幅降低了网络环境的质量,误导观众,破坏了亲属之间应有的健康关系。
为了追求流量,一些创作者不惜突破道德底线,试图开辟所谓的“新领域”,但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基本的常识。
中国妇女报明确指出,视频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不能放任甚至推广此类有害内容。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也需共同努力,清除这些网络“污点”。
同时强调,那些为了博取关注而不择手段的账号必须消失。我们不能让网络空间沦为垃圾场,在追逐流量的同时,更要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消息曝光后,立刻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评论区瞬间沸腾。居然还有网友声称“女性有自由”。说实话,这样的评论确实令人震惊。女性当然有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伦理底线来谋取利益。
不过,大多数网友还是支持打击这类视频,因为它们侮辱了女性,把女性当成了吸引关注的工具。
而且,这类低俗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也非常不好。如果孩子们长期接触这些视频,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中国妇女报已经明确禁止此类内容,各大平台也在积极整治相关视频的出现。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净化网络环境,还大家一个清朗的互联网空间。
最后,也希望某些人不要为了利益而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即使不是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的孩子和父母着想。
那么,对于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
“嫂子揉面”爆火?女报评论:挑战伦理边界,该“凉凉”了!----中国妇女报-----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