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春天,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三所高校的四十多名师生,在得到济南市退伍军人事务部的通知后,迅速组建了济南战役烈士遗骸整理工作团队,历时十天,完成了625名烈士的遗骸整理,以及222名烈士的颅面复原工作。时隔一年,2025年清明节这一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临床与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主任方晨写下了《难忘的回忆》一文,现全文转载如下:
《难忘的回忆》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又来到我们的身边。抬头看到日历,去年的今天,我们开展了济南战役烈士寻亲项目,到今天已经一年了。去年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脑海中,思绪又回到了2024年的春天。
革命意志,薪火相传
2024年三月的济南历城区烈士陵园,青山连绵,松柏苍翠,纪念塔巍峨,几千名革命先烈长眠在这里。我们在得到济南市退伍军人事务部的通知后,迅速组建了济南战役烈士遗骸整理工作团队,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三所高校的四十多名师生拧成一股绳,怀着崇敬的心情参与到这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在这次活动中大家感触最深的,是感受到了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在工作现场我们看到了很多烈士遗骸都有枪弹伤或骨折的痕迹,有的烈士的颅骨被严重烧伤的痕迹。不难想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而通过分析烈士牙齿的发育程度,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烈士的年龄和同学们相仿,在这个花样的年华,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所谓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些都是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换回的。通过整理烈士遗骸这种特殊的方式,我们和烈士“重逢”在这美好的时代,师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革命意志也得以传承。看到昔日革命烈士的铮铮铁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深深刻在所有人的心中。
迎难而上,开拓创新
在整理烈士遗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大家集思广益,迎难而上。首当其冲的是烈士棺椁的运输。烈士陵园里路况复杂,如果人力抬烈士棺椁,会极大影响工作效率,如果用小推车,有些沟壑很难通过,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就在沟壑上搭简易桥,问题是用什么搭?既要稳定,还要坚固,在尝试了多种板材,石块等,最后找到了一种钢板,搭建了简易桥梁,看到小车推过时学生们兴奋的表情,我也真为他们感到高兴。这种喜悦,也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完成任务的信心。还有个问题是烈士颅骨的复原,因为要进行颅骨进行3D扫描,实现为烈士画像,我们需要对烈士的颅骨进行粘连,常规的胶水是无法实现颅骨的粘连,也不能用胶带等,会影响后续的颅骨图像信息采集,在尝试了多种胶水后,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方案,用一种强力的胶水可以实现最佳的效果。这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贯穿了整个烈士遗骸整理工作。这些实践让学生们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知易行难”的道理。在课堂上学到的是知识,而生活或工作中,更多的是要解决问题啊。毕竟,在工作现场遇到的问题,是没有现成的“参考答案”。同时我也发现学生们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在讨论与探索中,智慧发出耀眼的光芒。
团结互助,勇敢前行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下到去烈士陵墓的经历。我们在整理工作中,常遇到个别棺椁中有大量的细菌,甚至形成了菌丝,还有的有棺椁中有积水。这一现象并不常见,我们决定去陵墓中进行考察,烈士的陵墓在地下三米左右,环境比较恶劣,我原本想这种存在一定危险的工作,应该不会有学生想参加。但我还是问了一下,没想到还是有几个学生勇敢地站了出来,让我眼前一亮。我再次问他们,“你们确认吗,是要到地下的陵墓?”“是的老师,我们想和您一起去。”听到他们的回到,看到他们充满坚毅和勇敢的眼神,我感觉到了一种精神的传承,这是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精神,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一定会有。这种勇气让我们排除万难,走向一个有一个胜利。在革命战争时期,它激励着战士们冲锋陷阵,在新时代的今天,也让我们为了寻找真相敢于去探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气魄,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更大的辉煌。
结语
历时十天,我们完成了625名烈士的遗骸整理,以及222名烈士的颅面复原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为后续DNA分析和寻亲溯源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在清明节前,就找到了多名烈士的亲属。和伟大的革命先烈相比,我们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收获却是极其丰富的,不仅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也对我们如何进行教育,怎样实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有了新的启发。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还包括能力的培养,而最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这次活动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包括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清脆的铃声响起,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在。窗外,阳光洒过来,学生们下课走出教室,校园里充满朝气与活力,我仿佛看到了济南战役的烈士们在向我微笑,我想说,请你们放心,这些孩子将成为中国的栋梁,会挑起中华之崛起的重担,而我愿意“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者简介
方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临床与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主任。从事教育工作近五年。主要负责《法医学》和《法医学前沿进展》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了法医个体识别和死亡原因推断新方法研究。
(大众新闻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