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一家饭店的经营者因为销售没有中文酒标的进口酒被处罚,但饭店老板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把朋友送的三瓶进口红酒出售给顾客,结果却惹上官司。
原来是饭店经营者徐某收到朋友赠送的进口酒之后,见包装华丽就随手放在饭店酒品饮料展示柜中。
2024年末,章某在饭店用餐时,看中了这款进口酒并意欲购买。尽管饭店老板徐某心存犹豫,但本着顾客至上的理念,不好拒绝消费者,他便上网搜索同款价格,最后双方商定每瓶按3880元计算,章某共购买了3瓶。
当天,章某只喝了1瓶,共支付酒水费11640元、餐费1200元,并将2瓶未开封的带走。
回家之后,章某才发现,该葡萄酒没有任何中文背标,认为该饭店出售的葡萄酒不符合相关规定且无法核实合法来源,遂诉至宜兴法院,要求饭店退还酒水费用11640元,并予以十倍赔偿。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召集双方进行调解。消费者章某强调,当仔细查看该葡萄酒信息时,才发现瓶身没有中文背标,怀疑该酒有质量问题。经营者徐某则强调,酒系朋友馈赠,品质绝对有保障。
法官一边向徐某说明,食品安全标准绝非仅指食品本身无毒无害,而是包含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未经检验的进口食品如同“身份不明者”,本质是对消费者安全的漠视。
同时,法官也对章某表示,经营者售卖该进口酒非故意为之,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整改到位,希望消费者予以理解和体谅。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饭店经营者将酒水费用退还给章某并赔偿11640元,章某拿到赔偿款后撤回了起诉。
PS:部分内容和图片源自扬子晚报以及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