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文明的漫长演进中,石塔作为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不仅是宗教文化的关键载体,更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精湛工艺,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迁。唐时兴起的燃灯石塔,历经岁月的洗礼,始终散发着大唐独有的雄浑与浪漫,成为后人探寻盛唐风貌的珍贵遗迹。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传播发展,在唐朝迎来鼎盛。燃灯供佛作为重要的佛教仪式,愈发盛行,燃灯石塔也应运而生。这种石塔不仅是宗教礼拜的对象,其高耸的塔身和闪耀的灯火,更象征着佛法的光明驱散世间的黑暗。在唐代,燃灯石塔多建于寺院之中,与佛殿、经堂等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庄严肃穆的宗教空间。

山西太原市西南龙山之北峰的童子寺燃灯石塔,是唐代燃灯石塔的杰出代表。童子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 年),唐显庆五年(660 年),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专程来龙山瞻礼童子寺及大佛,使其声名远扬。寺前的燃灯石塔高 5.03 米,是亚洲最早的石质燃灯佛塔。该石塔平面呈六边形,底部为六角须弥座,塔身雕刻着盘龙,栩栩如生,仿佛即将腾飞。圆形灯座上凿有六角灯室,据史料记载,燃灯石塔的灯火能照亮十里晋阳城。不难想象,千年前的夜晚,灯火从灯室透出,照亮周边的佛像与建筑,营造出神秘庄严的宗教氛围。

事实上,国内留存至今、形制相对完整的唐代燃灯石塔仅有 5 座,它们均堪称国宝。除童子寺燃灯石塔外,陕西乾县石牛寺石灯、黑龙江宁安市渤海国石灯塔等,也都是这一类型石塔的典型。在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存在着许多与童子寺燃灯石塔形制、功能相似的佛教石质器物,它们深受中国早期燃灯石塔的影响。

此件石塔从结构上看,仿盛唐燃灯石塔设计,塔体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各部分契合紧密,稳固性极高。工匠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赋予石塔丰富的细节。塔身的仰覆莲、须弥座上的佛像与瑞兽的装饰,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展现出唐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灯室的设计充分考虑通风与照明需求,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作为承载唐代文化与艺术精髓的佳作,燃灯石塔融合历史底蕴与艺术审美,再现了大唐盛世的雄浑与浪漫。将其摆设于寺庙之中,能与经堂、佛殿相互呼应,营造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契合燃灯供佛的传统仪式;布置在园林之内,石塔灯光摇曳,与绿树繁花、亭台楼阁相互映衬,为园林增添古朴浪漫的文化气息,丰富景观层次。它不仅是点亮空间的装饰摆件,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





















迎关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