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地理中,关于林芝桃花的考点通常结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以下从多个角度梳理相关知识点,帮助考生系统掌握。


一、林芝桃花的地理背景


1. 地理位置

(1)林芝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带,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汇处。

(2)纬度较低(约北纬29°-30°),平均海拔约3000米,是西藏海拔相对较低、气候较温暖的区域,被称为“西藏江南”。


2. 气候条件

(1)温暖湿润:受印度洋暖湿气流(西南季风)影响,沿雅鲁藏布江峡谷深入,带来充足降水(年降水量约600-1000毫米),冬季无严寒,春季升温快。

(2)昼夜温差大:高原辐射强,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明显,利于桃花养分积累。


3. 地形与土壤

(1)河谷地形: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冲积土),排水良好。

(2)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高差大,不同海拔的桃花花期错开,延长观赏时间。

二、林芝桃花的自然地理特征


1. 物候现象

(1)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早于内陆同纬度地区(因冬季温暖、春季气温回升快)。

(2)品种特性:以野生“光核桃”为主,耐寒、适应高海拔环境,树龄可达数百年。


2. 生态意义

(1)桃花林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2)野生桃树具有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三、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


1. 旅游业的影响

(1 )桃花节:每年春季举办的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吸引大量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区位优势:结合雪山(南迦巴瓦峰)、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藏族文化等资源,形成特色旅游品牌。


2. 可持续发展挑战

(1 )环境压力:游客增多可能带来垃圾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

(2)保护措施:限制过度开发,推广生态旅游,加强环境教育。

四、高考常见命题方向


1. 分析林芝桃花花期较早的自然原因

答题要点:纬度较低+河谷地形保暖+西南季风增温增湿+昼夜温差大。

2. 评价林芝发展桃花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1)优势:独特自然景观、民族文化、政策支持、交通改善(如拉林铁路)。

(2)劣势:生态脆弱、基础设施待完善、旅游季节性强。


3. 解释“垂直地带性”对桃花景观的影响

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差异导致桃花依次开放,形成“立体花海”景观。

4. 全球变暖对林芝桃花的可能影响

花期提前或延长;极端天气(如倒春寒)可能导致减产;生态系统适应性变化。

五、典型例题解析


1.例题:简述林芝桃花能够形成大规模野生分布的有利自然条件。

2.答案思路

(1) 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适宜;

(2)地形:河谷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干扰少,野生桃树自然繁殖;

(4)灾害少:海拔较高,病虫害较少。

六、拓展延伸


1.对比分析:林芝桃花与江南桃花的差异(如海拔、气候类型、品种等)。

2.地理实践:设计一条以“林芝桃花”为主题的地理研学路线,涵盖自然与人文观察点。


掌握以上内容,考生可从自然地理成因、人文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全面应对高考相关题目,同时注意结合图文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