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处传敬意,清明时节寄哀思。4月4日,南宁市各大殡葬服务机构迎来清明祭扫高峰。记者走访市区各墓园了解到,墓园内秩序井然,园区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文明祭扫已成为祭扫主流。截至当日16时,南宁市11个殡葬服务机构接待祭扫群众22.7万余人次、车辆2.48万余车次。

祭扫人多但有序 墓园服务很贴心

4月4日上午8时30分,记者在青龙岗长安园看到,园区规划了人行通道和车辆出入通道,行人、车辆出入有序。该园企管人力部副经理张海渊介绍,3月29日至4月2日,园区迎来第一波祭扫市民,日均约6000人,车辆日均约1600辆。4日上午8时,长安园迎来清明假期首日的第一波祭扫小高峰。入园群众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指挥停放车辆,现场秩序井然。

10时许,佛子岭公墓迎来祭扫高峰,不少车辆在烈士陵园西门有序排队,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入场。在园内,由于部分道路坡度较大且人流众多,园方使用隔离带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来,并安排工作人员在路口值守,指挥人车分流。

为做好祭扫服务,各殡葬服务机构结合实际设立了便民服务台,推出各类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如,青龙岗长安园内设置多个便民服务点,免费提供咨询、饮水、休息、医疗救助等服务。同时,在青龙岭和白银岭山脚设有便民服务车接送老弱病残孕人员前往墓区祭扫。

在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望州岭服务区)绿茵阁旁,志愿服务点、殡葬政策宣传点、临时医疗点和便民服务点依序排开,为祭扫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您好,祭祀区往这边走。”“您别着急,我帮您拿东西。”……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让市民心里暖意融融。

鲜花祭扫已成风 推行绿色生态葬

沿着青龙岗长安园内的石阶缓步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青松。在青松的环抱中,不少墓碑前摆放着以黄白为主色调的菊花。黄菊灿烂,白菊素雅,代表人们对逝去亲人无尽的思念与缅怀,为整个墓园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肃穆。站在台阶向山下望去,随处可见手捧鲜花的人群。市民黄燕女士说,与传统的祭扫方式相比,用鲜花代替纸钱香烛,不仅减少了火灾隐患,也让墓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在佛子岭公墓周边有不少花店。商家们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有更多市民选择购买鲜花祭祀。一卖家说:“去年很多人买两三枝花就够了,今年买整束花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这里不仅是公墓也是烈士陵园,有的人会买两束花以上,其中一束献给烈士。”在南宁某高校就读的刘同学说,每年来祭扫先人后,他们全家还会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我来到这里既是纪念烈士,也是给自己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历史应永远铭记。”

在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望州岭服务区),沿着台阶走到骨灰寄存楼,“一束鲜花祭故人,南宁因你而美丽”等文明祭祀宣传标语格外醒目。旁边的鲜花祭祀区,娇艳的鹤望兰与五彩斑斓的菊花静静盛放,微风拂过,花朵轻轻摇曳,花香淡雅。市民王女士神情肃穆,将手里捧着的鲜花轻轻地放在骨灰寄存楼前。她感慨地说:“以前祭祀是烧纸,到处都是灰,空气也不好。现在用鲜花祭祀,干净又文明,能更纯粹地表达对先人的思念。”现场工作人员也不时提醒市民:“请大家有序祭祀,注意保持安静。”在宁静的氛围中,追思得以更好地延续。

在青龙岗长安园,不少市民咨询骨灰寄存业务,工作人员向大家宣传节地生态葬。张海渊表示,目前长安园推出的节地生态葬类型有花坛葬、树葬、壁葬、草坪葬、室内葬等节地安葬方式,“推行绿色生态葬,让生命在自然中延续,让思念有更美好的寄托”。

多措并举保安全 市民祭扫更安心

安全祭扫是各殡葬服务机构重点倡导内容。在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望州岭服务区)的生肖纪念广场外,设置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严禁销售、使用、焚烧‘人民币’版冥币,严禁焚烧大型纸扎祭祀用品”等宣传标语,提醒市民安全文明祭祀。

在皇帝岭公墓外,纸灰收集桶伫立在路边。不少市民祭祀过后,熟练地将纸灰倒入收集桶里。走进公墓,记者注意到,该墓园统一放置撩火钩,方便市民在祭祀时更好地控制火源、收集纸灰。

“您好,请问烧纸的铁桶在哪里领取?”佛子岭公墓内,一些市民主动向园方借铁桶。烧完纸钱并确认灰烬已完全熄灭后,大家自觉将灰烬统一倒入规定区域。市民黄先生说:“墓园管理方安排足够的区域收集灰烬,尽可能避免火灾的发生,还给我们提供铁桶烧纸钱,服务很好!”

青龙岗长安园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对墓区墓带、消防器材、电气线路、骨灰寄存楼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更新设施设备。同时,协同良庆区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疏导,确保园区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记者 彭媛媛 韦薇 苏昭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