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公益研学课上,研学教师带领大家创作竹编风筝摆件。记者莫岚远 摄

逛展览、赏民俗、学历史……清明节假期,南宁市“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感知历史脉搏、涵养文化自信。大家在观展的同时,自觉遵守文明旅游行为规范,让“清明”更“文明”。

4月4日上午,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人潮涌动,熙熙攘攘。许多市民走进位于“三街两巷”的邓颖超纪念馆参观,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一幅幅峥嵘岁月的革命画面,一封封心怀家国、豪情壮志的书信,一件件镌刻历史、折射品格的展品,展现了邓颖超的革命历程。这些照片和珍藏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朴实感人的故事,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市民程女士与孩子来到纪念馆追寻“南宁女儿”的足迹。她说:“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节日,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回顾历史,让孩子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厚植爱国情怀。”

清明节假期,南宁博物馆推出线上“云祭奠”活动,市民在参观南宁博物馆过程中寻找革命先烈的“身影”及其生平事迹,然后在线上评论区撰写留言或上传图片,表达对先烈的哀思与敬意。主办方将从线上评论区中抽取优质留言,向入选者送上精美文创。另外,该博物馆将于4月6日14:30开设《我们的节日——清明》公益研学课,欢迎市民参加。

广西博物馆精心筹备了一系列清明主题活动,让市民游客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文化的温度。

走进广西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纸鸢竹编风铃亲子手工制作互动体验吸引了不少家庭参与,大家在制作风铃中体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同时,该博物馆瓯骆学堂开设了一堂《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公益研学课,青少年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文化,对清明节有了深入的认识,感受春日的美好。

“在假期里逛博物馆,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广西的历史和文化,在体验活动中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市民杨女士说。(记者莫岚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