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长河中,秦朝的大一统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里程碑,而白起,作为大秦名将,则是这座丰碑上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关键铭刻。他以卓越非凡的军事谋略、摧枯拉朽的征战伟绩,为秦国横扫六国、奠定统一根基立下汗马功劳,其军事生涯宛如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传唱千古,启迪后世。



白起出生于郿(今陕西眉县),虽其早年经历如蒙尘明珠,隐没于历史的幽微角落,未被详细记载,但当他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刻,便如同一颗耀眼星辰划破夜空,绽放出夺目光芒。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 294 年),白起初任左庶长,奉命领兵攻打韩之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此战小试牛刀,初显其军事天赋,为他后续的传奇之路拉开序幕。
次年,伊阙之战爆发,这是一场改写战国格局的关键对决。韩、魏联军集结重兵,妄图阻挡秦国东进的步伐,面对气势汹汹的敌军,白起沉着冷静,展现出超凡的军事洞察力。他精准剖析联军弱点,以避实击虚为核心战略,采用各个击破的精妙战术,指挥秦军如猛虎扑食般冲入敌阵。战场上,秦军将士在白起的激励下奋勇厮杀,杀声震天,最终一举全歼韩、魏联军,斩获首级高达二十四万,生擒敌军主将公孙喜,还连下五座城池。此役的辉煌胜利,让白起声名远扬,他也凭借卓越战功晋升为国尉,成为秦国军事舞台上的核心人物。此后数年,白起纵横沙场,持续对韩、魏两国发动攻势,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秦国的版图随着他的征战不断向东拓展。秦昭王十八年(公元前 289 年),因战功赫赫,白起荣升大良造,成为秦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
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 280 年)起,白起的征伐足迹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他挥师攻赵,成功夺取狼光城(今山西高平西),以赫赫战功震慑赵国。紧接着,伐楚之战开启,白起亲率大军,势如破竹般直捣楚都郢城,楚国大片疆土沦陷,被迫迁都以避秦军锋芒。凭借此等丰功伟绩,白起受封武安君,威名传遍七国,令各国诸侯胆寒。华阳之战中,面对赵、魏联军的反扑,白起再次临危受命,他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迅速制定战术,以主力部队正面强攻,同时派奇兵迂回到敌军后方,实施前后夹击。战场上,秦军配合默契,如雷霆万钧之势击溃联军,再次捍卫了秦国的霸主地位。
长平之战,无疑是白起军事生涯的巅峰巨作,更是战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点。战争初期,老将廉颇深知秦军善战,采用坚壁清野、坚守不出的战略,试图拖垮秦军。双方僵持良久,战局陷入胶着。秦国施展离间妙计,诱使赵王临阵换将,以年轻气盛、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秦昭王抓住战机,密令白起赶赴长平指挥作战。白起接手后,立刻展现出卓越军事家的风范,他先是佯装败退,巧妙地引诱赵军脱离阵地,进入预设的包围圈。随后,以精锐主力顽强抵御赵军的进攻,同时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迅速穿插到赵军后方,截断其归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如疾风般突入赵军阵中,将赵军分割成数段,彻底断绝其粮道。被困的赵军陷入绝境,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在饥饿与绝望中苦苦挣扎。至九月,四十万余赵军无奈投降。面对这庞大的降卒群体,白起权衡利弊,考虑到秦军自身的粮草供应以及降卒可能引发的变数,做出了一个震惊古今的决策——将四十万降卒全部活埋,仅留二百四十名年少者归赵报信。此役过后,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势已然不可阻挡。
白起卓越的军事成就,赢得了后世众多名人的高度赞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尽管对他坑杀降卒的行为提出批判,但也由衷钦佩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的军事智慧,如实记载其生平事迹,让白起的传奇得以流传后世。三国时期的曹操,一生致力于逐鹿中原、统一北方,他熟读兵书,对白起的用兵之道推崇备至。曹操常常在军事会议上引用白起的战例,向麾下将领传授战略战术,汲取白起在战术运用、兵力部署、战机把握等方面的精髓,期望以此提升魏军战斗力,成就霸业。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缅怀历史英雄豪杰时,曾赋诗称赞白起“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武。”这句诗精准地概括了白起在战场上冷静沉稳、不逞匹夫之勇,却能克敌制胜的大将风范,尽显其卓越的军事素养。
白起虽于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 257 年)十一月,在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北)含冤自刎,但其军事精神与智慧的火种却永不熄灭,被他的后代子孙代代相传,在华夏大地持续绽放光芒。
在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这片承载着白起荣耀记忆的土地上,白氏后裔世代聚居,传承着家族的骄傲。往昔岁月,白起城、白起祠和白起冢静静矗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尽管岁月的风雨无情侵蚀,白起城如今只剩残垣断壁,白起冢也已夷为平地,但白起祠始终屹立不倒,宛如一座精神灯塔,承载着后人对白起的绵绵追思。2009 年,村里白氏后裔怀着对先祖的崇敬之情,自筹资金,于村口竖起先秦武安君白起故里碑,向世人庄重宣告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唤醒沉睡的记忆。2011 年,村民们齐心协力,筹资 20 多万元重修白起祠,并隆重举办了白起逝世 2268 年暨重修白起祠纪念大会,彼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齐聚于此,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先祖。2016 年 1 月,在世界白氏宗亲会和陕西白氏宗亲会的大力支持下,白家村两委斥资 160 万元,建起仿古式白起纪念馆、白起祠并对外开放。馆内陈列着丰富多样的与白起相关的史料文物,通过详实的文字记载、逼真的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白起传奇的一生,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深切感受到他的军事智慧与英勇无畏。每年,来自海内外的白氏宗亲都会怀着虔诚之心,纷至沓来,齐聚于此举行庄重肃穆的祭祀大典。大典之上,香烟袅袅,白氏后裔们身着素服,依次上香、献花、拜读祭文,声声祷告饱含对祖先的敬仰与感恩,仪式感十足,仿佛穿越时空,先辈的英魂在冥冥中注视着后世子孙的传承之举,激励着他们不忘初心,将白起的精神发扬光大。
不仅如此,为深入挖掘白起的军事精神内涵,传承其智慧遗产,白起的后代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事业,成立多个研究会。2022 年 1 月 23 日,由宝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眉县县委、眉县人民政府主办,眉县县委宣传部、眉县文化和旅游局、眉县传统文化促进会承办的首届白起军事文化研讨会暨白起军事文化研究会在白起故里眉县盛大开幕。会上,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白氏后裔以及历史文化爱好者,大家各抒己见,围绕白起军事文化研究的方向、着力点、重点和途径展开深入探讨。通过视频、书面发言和现场发言等多元方式,为白起军事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注入蓬勃动力,提供了诸多高屋建瓴的宝贵意见。2023 年 12 月 22 日,南阳白起军事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五十多位白氏宗亲齐聚南阳宾馆,欢庆这一盛事。该研究会成立后,矢志不渝,致力于深挖白起军事文化的深厚内涵,频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实地考察白起曾经的作战遗址,从地理环境、兵力部署等多个角度还原历史真相,搭建起一座连接古今、沟通内外的桥梁,全力推动白起军事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2024 年 12 月 30 至 31 日,南阳白起军事文化研究会会长白金立、副会长白云峰应邀参加在广东惠州举办的第九届世界白氏研讨会。会上,白金立当选为世界白氏联谊会监事会副主席。他们与来自山西、陕西、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宗亲深入交流,分享南阳白起军事文化研究会的工作进展与未来规划,各地宗亲踊跃建言献策,贡献海量宝贵建议及资料,为共同的传承事业添砖加瓦。
白起,这位大秦名将,以其一生的丰功伟绩,铸就了秦国统一的坚实根基,其军事精神跨越时空,成为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后人秉持着对先辈的敬仰,通过建宗祠、办祭祀、成立研究会等诸多努力,让白起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白起之名与他所代表的军事文化,正以一种薪火相传的力量,持续激励着华夏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迈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