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安君白起故里——兼记武安新村白起文化保护
文/白康林 白恩强
一、白起故里考据
战神白起故里,在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现区划两村合并改为【武安新村】了。战神白起就出生在白家村。
白起(公元前331年-公元前257年),赢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故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及《眉县白氏宗谱》记载,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位,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住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区)附近的平阳(今陕西岐山、郿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注:春秋时期,其他各国公族普遍实行分封制,而秦国公族的封君见于记载的仅有秦武公之子“公子白”,“白不立,封于平阳”,还有就是武公立弟德公为君。“公”是具有分封资格的人的尊称)。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白起的父亲希望白起长大以后,能够像吴起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就给他的儿子取名“起”。
白起少年时就沉默寡言,坚忍果断。他常常在岐山附近观察地形,模拟排兵布阵,对兵书战策十分痴迷。乡人都认为白起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白起十五岁从军(有的资料介绍十六岁从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渐渐地引起了秦国的权臣穰侯魏冉的注意。在与白起的交谈后,魏冉发现白起很有指挥才能,便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对他着意培养。白起十分感激魏冉的知遇之恩。(注:笔者认为,白起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勤奋、努力、好学上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出身公族世家,良好的家风、家教,从小受到良好家风的勳淘。良好家风的传承,优渥的世家传承,“公子白”受到的不公“未能继位”,激发了白起的努力,出人头地,为家族争光,成了白起的奋斗目标,迫求成功的动力,才有了战神辉煌的一身。由于“公子白”受到的不公,也激励白起,养成了疾恶如仇,果敢坚毅的气质,才有了白起在数十年的征战中,取得的一系列伟大的成就)。
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国开始向东面的韩、魏反攻。攻取了韩国的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凭此战功,白起从左庶长升到了左更)。
二、白起祠修复与保护
(一)修复白起祠事记(摘要)
白起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显赫战功,被后人称之为战神、常胜将军。因奸佞谗言,于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谢世咸阳秦都。百姓婉惜悲痛安葬于杜邮,坟墓尚存。当先祖为国捐驱,噩耗传至故里,白门子孙素缟,祭奠七日,敬酒焚香深切哀悼,为思念之情,相继建起白起冢、白起城、白起祠、祠院建有下殿、耳宫、山门等,雄伟壮观古朴古香,令人向往,一年四季,祭拜先祖络绎不绝。如此圣地,敬祖之心怎能了去。宋朝中期子孙门节衣缩食集资捐物,又在原址上建起现有祠堂三间,历时亦有八百多年。其间几经复修,清朝初期去朽换新。解放后七十年代集体投劳整修屋顶。2011年初,多方协商修复祠堂,夙愿形成共识。在村组重视、支持下,仲春大动土木筹集巨额资金,将历经沧桑破烂不堪的祠堂修葺一新,使其坚实庄严金碧辉煌,设施完美,环境优雅,富有文化特色,成为白氏后裔寻根追源祭拜先祖之殿堂,亦为海内外友人瞻仰名将、观光旅游之胜地。为讴歌从古到今修建祠堂做出善举之人士,为继承先祖遗志,光大先贤之美德,弘扬家族之文化,办激励后昆奋斗不息,振兴白家径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特勒石记之。
修复白起祠撰文 白友平 书丹青山 刻石赵继锋 塑像戴根荣 彩绘李歧岐。
公元二零一一年农历十一月初六立。
碑中第六行,有作者白康林2011年为祠堂捐资500的记载
(二)白起夫妻衣冠冢
白起冢建于后世(此处有误)。白起谢世葬于咸阳杜邮,白起故里子孙们总想将墓搬回故土,但因路途不便等缘因,未能如愿。为纪念先祖在故里建起两个衣冠冢。位置在祠堂正东900米处,两冢相距60米,呈南北斜线,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每个土冢长90米,高30米,当时堆冢就地取土,500多米长的三角大土埌才筑两冢而成。后人发掘两冢南边各设洞门,放眼望去洞内是一个宽敝的大厅,顶部呈八卦形,东西北各有孔小窖洞,正北面是主人室,左右为侍从间,整体结构均用大长方形浅蓝砖修筑,坚周精美,独具特色。七十年代平整土地两冢被挖,现遗址在西宝高速眉县常兴服务区南端。
(三)眉县文物保护单位
白起祠
眉县人民政府1984年7月2日公布
眉县人民政府2023年5月18日立
三、白起祠现状与乡村振兴
白起祠简介
白家村,先秦武安君之故里。白起兵家奇才,战国名将,攻取城池70余座,杀敌百万以上,誉称“战神”、“常胜将军”。
白起冤死,秦人怜惜,安葬咸阳,墓坟现存。为纪念先祖,白起子孙在本村先后修起白起城、白起冢、白起祠,城和冢被毁,遗址可见。白起祠位于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上堡中央,大门朝东,内有古殿三大间,新建纪念馆五大间。白起祠由小到大,历经世事沧桑。公元前250年,白起子孙在建白起城同时,在城内两城墙中端,建起一间小庙竖起先祖牌位。唐初,将这座小庙迁到城外,即现在的地址。祠院坐北朝南,大殿耳宫数座,古色古香,然被战乱毁之一旦。宋朝中期,白起子孙又在废墟上建起土木结构的三间大殿,挂起匾牌与先祖画像,历时八百多年,虽几经修缮,但破烂不堪。2011年初春,白起子孙们宣传鼓动,一、二组集资20万元,按原样修复大殿,修起门楼、接待室、厕所。殿内塑像彩绘,里外一新,十一月初六举行了庆典与纪念活动。
2016年,根据祠窄小难以开展活动的实情,村上申请,经县镇同意,陕西白氏“两会”的倡议捐资,村民的支持与努力,投资一百六十万元,迁走了三户村民,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建起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屋顶高度11.8米载着白家过去和现在的枯荣变迁、古今人事、厚重文化,白家人长期奋力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真实地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2022年又筹资六十五万元搬迁三户村民建成1300平方米白起广场。
今日武安新村
今天(2025年03月3日)我们白家人修祠竖馆,旨在遗承先祖遗志,弘扬战神精神,增强宗亲团结互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撸袖大干,建设富裕美丽新白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高速路在武安新村开的入口
白恩强个人简介
2025年3月9日白恩强,男,汉族,生于1967年,58岁,常兴镇武安新村五组。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现任武安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986年眉县高中毕业。1998年任村委会副主任,2005年任村委会主任。201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至今。2020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园艺班毕业。2025年3月10日,白恩强修改于武安新村。
参考文献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汉·司马迁)
《眉县地方志·古迹卷》(1995年版)
《眉县白氏宗谱》(白氏宗亲会编修,2010年)
眉县人民政府文件《关于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