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时报》近日报道,印度本土开发的第三代CAR-T疗法NexCAR19™在1/2期临床试验中,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肿瘤患者的总缓解率达到73%,而其定价仅为3万-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万-29万元),仅为欧美同类疗法的十分之一。
它掀翻了传统CAR-T疗法的价格地板,更将矛头直指CAR-T疗法成本居高不下的全球性症结。
1
印度如何用“三板斧”劈开价格门槛
关于NexCAR19™,试验共纳入64例患者,51例可评估患者(组成为:36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15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总缓解率达73%,其中: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总缓解率(CR)高达73%(11/15),且所有11例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10例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
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缓解率则达到了相似水准,为72%(26/36),完全缓解率为53%。
这一疗效虽略低于中国部分自研CAR-T产品,但也已显著优于传统化疗方案,再考虑到价格因素,NexCAR19™在本土的优势明显。
而这种低价并不是刻板印象中印度的“仿制药逻辑”,而是一套系统性降本策略的支撑,可概括为本土化、工艺革新与政策协同的“三板斧”。
全产业链本土化:从“进口”到“自主”
ImmunoACT公司(NexCAR19™开发者)从研发到生产全程本土化,避免依赖国际供应链。其自主研发的慢病毒载体工艺,将载体成本降低至美国同类产品的1/5。
美国一项50人规模的试验需支付80万美元的慢病毒载体费用,而印度通过本地化生产可将成本压缩至3.5万美元。
此外,印度本身的人力成本也很低,仅为欧美的1/10-1/5,这进一步降低生产环节开支。
工艺革新:简化流程与设备创新
ImmunoAct方曾透露过:找到了更便宜的方式来大规模生产工程化细胞,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这种方式大概率是指的CliniMACS Prodigy全自动封闭系统。
此前,印度韦洛尔基督教医学院院长Vikram Mathews主导了一项分析,该分析旨在为I期临床试验的临床前安全性测试提供支持。
借助无需依赖工业级洁净室的Miltenyi Biotec的CliniMACS Prodigy全自动封闭系统,印度在生产即时CAR-T细胞时,成本可降至35107美元。
倘若需要建造工业级洁净室,以中国大陆为例,成本从2015年的0.41万/平米增长至2021年的0.57万/平米,而且其维护费用还需要占其建设成本的5%-10%,成本激增。
政策与市场协同:快速审批与支付创新
印度药监局(CDSCO)对NexCAR19™的审批仅用半年,远快于欧美平均的12-18个月。快速商业化缩短了研发回报周期,降低资金压力。
在支付端,印度通过退役军人健康计划等公共基金分担费用。
2
全球CAR-T疗法为何“天价难降”?
CAR-T疗法的核心成本源于其高度个性化的生产工艺: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赋予其靶向癌细胞的能力,再回输至患者体内。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成本构成远超传统药物。
欧美企业如诺华、吉利德等为抢占先发优势,早期研发投入巨大。以首款获批的CAR-T产品Kymriah为例,其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且需覆盖复杂的临床试验网络。
生产环节中,病毒载体的制备占成本的40%以上。传统“瞬时转染”技术依赖高纯度质粒,其价格可达每克10万-30万美元,叠加严格的无菌生产环境要求,进一步推高成本。
另外,欧美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的高定价还与其医保支付体系相关。以美国为例,CAR-T疗法定价普遍在37万-47.5万美元,但药企需通过高价覆盖研发风险并维持后续创新投入。而中国CAR-T产品虽定价低于欧美(如纳基奥仑赛注射液99.9万元),却因医保谈判屡屡缺席,依赖商业保险和患者自费,市场渗透率受限。
中国的CAR-T产业链高度依赖外包服务(CDMO),外包渗透率超过65%。以病毒载体生产为例,中国企业多依赖进口质粒和外包生产,导致成本控制权旁落。
3
中国CAR-T降价的契机何在
中国CAR-T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一面是印度低价疗法的“鲶鱼效应”,另一面是医保谈判的持续遇冷。
而破局的关键在于技术突破、支付创新与产业链整合的三重变革。
从技术维度看,通用型疗法与生产自动化成为突破方向。通用型CAR-T(异体疗法)打破了个性化定制的限制,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能。科济药业、亘喜生物等领军企业已率先布局异体CAR-T及CAR-NK技术,其创新的FasTCAR平台更是将生产周期从数周压缩至次日,成本降幅超过50%。与此同时,国产化自动化设备(如CliniMACS系统)的普及,有望进一步降低人工与耗材成本,为产业化铺平道路。
支付体系的革新同样至关重要。复星凯特推出的"按疗效付费"模式已展现积极成效,4名患者在未达完全缓解的情况下获得最高60万元的返还。
未来,"医保+商保+患者自付"的多元共担机制极具潜力,甚至可以借鉴印度公共基金模式,探索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另一方面,丙类医保目录的出台也值得期待。
"现行医保目录强调保基本、广覆盖,国家将临床价值高、超出范围的药品纳入丙类目录,是一件大好事,CAR-T产品恰恰好符合这一定位,我们坚信CAR-T会被纳入丙类目录。"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如是说。
产业链整合则是实现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病毒载体与质粒的国产化成为降本核心,药明巨诺、恒润达生等企业已启动载体自产计划,科济药业上海基地通过整合生产流程,综合成本可实现大幅降低。此外,依托长三角、珠三角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企业能够显著降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成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写在文末
印度的CAR-T革命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癌症治疗领域,“技术普惠”远比“技术尖端”更具生存价值。即使存在死亡病例,安全性不如国产自研CAR-T,但是,“用得起的治疗机会”>“用不起的治愈可能”。
未来,随着通用型CAR-T的成熟、上游材料的国产替代以及医保政策的完善,中国CAR-T疗法的价格有望迎来“断崖式”下降。届时,癌症患者将不再因高昂的治疗费用而望药兴叹,CAR-T疗法也将真正从“奢侈品”变为“普惠药”。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since 2015.
来源/ 部分信息整理自网络编辑/ RainForest出品/ 云上细胞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