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国际格局的风向悄然生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印度总理莫迪在特朗普新政府上台后,对华态度释放出温和信号,这与上一任特朗普政府时期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形成了鲜明对比。两段时期之间的巨大差距,折射出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特朗普此次回归白宫后,将贸易战的矛头转向印度,同时试图再次挑动中印对抗,这对莫迪政府而言不再是国家发展的机遇,而是巨大的外部风险。
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内,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战和高强度遏制政策,曾让印度一度被视为潜在的受益者。彼时,美国希望通过供应链转移,将制造业从中国部分迁往印度,以削弱中国经济影响力并扶持印度作为抗衡中国的“棋子”。这种战略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尤其是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中印关系跌至冰点。然而,时过境迁,特朗普如今重返权力中心,其核心目标已从单纯遏制中国,转向更激进的“美国伟大”议程——从世界各地抢回制造业,不惜将曾经的“盟友”印度也纳入贸易战的打击范围。
对于莫迪政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警钟。特朗普新政府的政策不再以支持印度承接供应链转移为导向,而是将印度视为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竞争对手。美国近期对印度商品加征关税的讨论,以及对印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施压,都让新德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威胁。与此同时,特朗普试图通过渲染中印对抗来分散印度注意力,进一步削弱其发展势头。这种“既打贸易战,又挑拨离间”的双重策略,让莫迪政府意识到,盲从美国的地缘政治游戏将使印度付出沉重代价。
在此背景下,莫迪选择对华释放温和信号,既是对外交政策的务实调整,也是对国家利益的重新审视。毕竟,中印作为邻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尽管中印关系因边境问题而受挫,但双边贸易额依然持续增长,中国仍是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莫迪的温和姿态,或许意在缓解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为印度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对于中国来说,莫迪的转变无疑是值得欢迎的信号。中印关系若能借此契机更进一步,不仅有助于地区稳定,也可能为两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找到新的合作模式。
然而,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并非毫无保留。印度作为“跨国公司坟场”的特殊环境——包括政策多变、官僚主义盛行以及对外国投资的复杂限制——让中国企业不得不保持警惕。尽管莫迪示好可能为中印关系打开一扇窗,但中国企业仍需谨慎评估风险,避免重蹈一些西方跨国公司在印度折戟的覆辙。
总的来说,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转向,迫使莫迪在中美之间重新寻找平衡。中国或许会乐见印度态度的转变,但是否敞开怀抱,还需看双方如何在互信与利益之间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印关系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伴随着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