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中美关系处于复杂且敏感的关键节点。不管中国是否愿意,我们已经成了美国的主要对手,这一现状在特朗普加征关税事件以及其后续一系列外交动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俄罗斯由于受到西方制裁等因素影响,在经济领域加强了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关系。两国在能源与制造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比如俄罗斯为中国提供稳定的石油、天然气供应,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中国的各类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等大量出口到俄罗斯,满足其国内市场需求,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448亿美元 ,贸易结构虽有待优化,但合作规模和潜力巨大,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成为中俄关系的重要基石。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试图搅乱这一局面。他积极拉拢普京,抛出瓜分乌克兰等极具诱惑性的提议,背后隐藏的是离间中俄关系的险恶用心。特朗普政府中的多位官员,如美国的乌克兰问题特使凯洛格、国务卿卢比奥等,公开表达试图“打破中俄联盟”,让俄罗斯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意图。特朗普本人在多个场合也声称要阻止中俄“结盟反美”,称中俄关系并非“自然而然”形成,还断言这种友好只是“暂时”的。

从特朗普加征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来看,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在出口方面,中国大量对美出口企业遭受重创。中国长期作为制造业大国,众多商品如机械、纺织等输往美国,加征关税后,这些商品在美国市场价格飙升,订单大幅减少。众多中小企业利润被严重压缩,面临生存危机,大量工人失业。在产业层面,依赖对美出口的产业遭受冲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受波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促使中国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大创新投入,向高端制造业、高附加值产业迈进,降低对传统产业和美国市场的依赖。

特朗普加关税除了会导致中国出口额的减少,也会增加美国人民生活成本的增加,本质上是一场双输的战术,比拼的是谁先顶不住。美国消费者长期享受着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商品,加征关税后,这些商品价格上涨,生活成本显著提高。而美国企业,尤其是依赖中国原材料、零部件的企业,生产成本攀升,竞争力下降。但这也注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经济环境必定艰苦。贸易战带来的冲击将持续在经济领域发酵,企业转型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难题,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就业压力也可能进一步增大。

特朗普加关税的本质就是在打击中国的发展。美国长期在全球经济、政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在制造业、高科技等领域不断突破,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到美国,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丰富选择,也为美国企业降低了成本。但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妄图通过加征关税来遏制中国经济增长,阻碍中国产业升级,削弱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加大对中国关税之外,还将目标对准了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国,对这些国家也增加了关税。美国此举本质上是为了封锁中国通过这些国家进行套牌规避美国关税的手段。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以及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压力,部分中国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国家,通过这些国家进行产品加工再出口到美国。美国察觉到这一现象后,迅速采取行动,试图彻底堵死中国企业绕开高关税的可能路径。这不仅使得越南等国的出口企业受到牵连,冲击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也进一步凸显了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不择手段的霸权行径。

我们只能接受中美贸易战争已经开始的事实,我们只能沉着应对,迎难而上一条路。未来一段时间一定是艰苦的,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政府依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积极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中国不断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从政策扶持到资金投入,全方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在困境中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特朗普试图通过这种手段遏制中国发展,巩固美国霸权的手段就是跟中国比定力,看谁更能熬,我们只有死扛一条路可以走,在死扛的同时慢慢寻找破局之路。

美国若牺牲乌克兰来“赢得”俄罗斯,不仅会破坏美欧关系,导致北约盟国的不满,让欧洲倾向战略自主,还会鼓励俄罗斯证明侵略是有好处的错误观念,让欧洲暴露在危险中。而对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与世界众多国家建立广泛友好合作,积极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平台,在国际舞台上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并不存在所谓“愈加孤立”的情况。

面对美国的一系列动作,中国始终坚定立场,在贸易争端中积极应对,在国际合作中不断拓展,以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定前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等待变局的出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