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松柏凝翠。在湘鄂大地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修缮一新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记录着荆州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捍卫英烈荣光、守护红色根脉的使命担当。近年来,荆州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红色引擎”,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从“零散修缮”迈向“系统治理”,让英烈精神在法治守护下永续传承。
破局:
47座零散烈士墓的“归途”
“烈士墓散落在荒草之间,我们于心何安?”2021年,公安县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中发现,全县8个乡镇47座零散烈士墓长期缺乏管理,墓碑破损、杂草丛生。检察官踏遍乡野,拍摄取证、调取档案,一场以公益诉讼推动的系统性保护行动就此展开。
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凝聚退役军人事务局、乡镇政府共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听证,公安县检察院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明确“迁葬保护+长效管护”双轨路径。
2022年12月,首批10名烈士墓在国歌声中迁入南平镇人文纪念公园,覆盖国旗的棺椁由检察官与群众共同护送。“这不仅是对英烈的告慰,更是对红色情怀的守护。”参与迁葬仪式的检察官感慨道。至2023年底,47座散葬烈士墓全部迁入集中管护陵园。
攻坚:
22.4万元专款背后的“检察力度”
△ 整改后
石首市检察院在烈士纪念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中发现,李兆龙烈士墓曾因长年无人修缮长满杂草、封土塌陷几近湮没。同时发现周边4个乡镇烈士纪念设施普遍存在碑文模糊、环境杂乱等问题,遂向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全市摸排整改。
“争取22.4万元专款,就是守护22.4万份敬意。”该局迅速行动,修缮倾斜墓碑、清理陵园环境,并建立定期巡查维护机制。检察官与工作人员实地验收时,曾经被落叶覆盖的沈国栋烈士墓已恢复整洁,碑身“人民英雄”大字熠熠生辉。“每一处修缮都是对历史的敬畏。”石首市检察院办案人员表示。
立制:
从“一案整改”到“全域守护”
△ 牛长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整改后
保护英烈荣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2021年4月,松滋市检察院对全市119座烈士纪念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管理缺失问题发出检察建议13份,并推动出台《松滋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当年“七一”前夕,检察官“回头看”时,17座零散烈士墓周边新植松柏、专人值守,纪念广场增设英烈事迹展陈,成为红色教育新阵地。
机制创新的火花在荆州全域迸发:公安县建立“人大代表监督+检察官联络”机制,石首市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纳入乡镇考核,监利市在陵园设立“公益诉讼联系点”,实现普法宣传与日常管护深度融合。
传承:
清明祭扫中的“检察温度”
洪湖市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检察干警重温入党誓词;监利市剅口烈士陵园前,青年检察干警手持《英烈保护公益诉讼宣传册》向祭扫群众以案释法:“诋毁英烈名誉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今年清明,荆州检察机关将祭扫活动与履职实践结合,既献花篮寄托哀思,更以“消防设施检查+碑文修复评估”做实守护行动。
从公安县迁葬行动到松滋市建章立制,从石首市专项攻坚到洪湖市红色教育,荆州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为笔,在荆楚大地书写“红色守护”答卷。随着《湖北省英雄烈士保护条例》的施行,数字化管理、常态化协作的“护陵网络”已然织就。
烈士长眠,浩气永存。荆州检察人将持续深化“公益诉讼+英烈保护”实践,让每一座烈士丰碑都闪耀法治之光,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检察履职中生生不息!
2016期
作者|王云飞
责任编辑|王云飞 黄娇
编辑|余静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