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行当里混久了的人都知道,这行当的鉴定专家主要分两派:一派是戴着厚框眼镜、张口能讲三天三夜专业术语的"学院派"。
另一派是常年蹲在田野,看东西先用手指头搓三遍的"实战派"。
这两派人马互相瞧不上眼,可要说谁能真金白银从赝品堆里刨出宝贝,还得看那些在江湖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狠角色。
郭云龙
2005年成都高升桥古玩市场里,有个叫郭云龙的旧书商正翘着二郎腿翻阅书籍,这位被圈里人戏称"郭眼镜"的中年人可不简单,这双眼睛可是在20年间把十几万册旧书都过了一遍筛子。
这天他正读得起劲,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老郭!我这儿有本破经书,专家说是破烂货,你要不要来开开眼?”
郭云龙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心说闲着也是闲着,便去看个热闹。到了地方,老友神神秘秘从蛇皮袋里掏出一卷泛黄的纸卷。摊开足足十米长的《金刚经》,纸张破得能透光,边角碎得跟狗啃似的。
《金刚经》素材来源广元晚报
可当郭云龙的手指刚触到纸面,突然触电般缩了回来,这触感不对!明朝以后的纸比较薄,这纸厚得能当鞋垫,还带着股子陈年霉味。
"山西庙里倒腾出来的?"郭云龙边问边用指甲盖轻轻刮纸边。老友唾沫横飞讲起这经书的来历:太原一个破庙自己变卖出来的,倒腾了好几手,最后被他用几枚铜徽章换回来。
最绝的是上过鉴宝节目,专家拿放大镜扫了不到一分钟就宣判:"不太对!最多值顿火锅钱!"
配图 图文无关
郭云龙听得直嘬牙花子,要说这专家也忒不讲究,就算真是假货,好歹装模作样多看两眼啊?他摸着纸面上凸起的墨痕,突然想起曾在拍卖会上见过类似的宋版书特征:墨色入木三分,隔着八百年还能摸出立体感。
心里的小算盘噼里啪啦一打:宋版书现在论页卖,这四十八页要是真的...
"2万,不能再多了!"郭云龙咬牙报出个高价,这在当时确实不少了,而且他自己也不确定真假。老友乐得直拍大腿,生怕他反悔似的把破经书往他怀里塞。
当年媒体报道供图
抱着"破纸"回家的郭云龙可睡不着了。他翻出压箱底的《古籍鉴定》,举着放大镜趴在经书上一寸寸找证据。
突然,某页边角处几个芝麻大的小字让他浑身过电:"姚钧为母百日忌奉请"。连夜打电话摇人,几位古籍圈资深玩家凑在灯下研究到东方既白,最后得出个惊人结论:这是南宋时期一位姚钧的男子,为母亲百日忌辰专门奉请的经书,存世孤本!
消息传开那天,郭云龙的书店门槛差点被踩平。台湾藏家拎着密码箱要现场付现,日本书商鞠躬鞠得腰都快断了。
"各位对不住,这书只能进公家博物馆。"郭云龙果断拒绝,这文物要真被带到日本去,那自己罪过就大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三年后,商贩出价已经突破300万,并且还在往上加。但郭云龙却联系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160万元的“友情价”成交。虽然少挣很多,但至少留在了国内。
后来有记者问郭云龙捡漏秘诀,他摸着下巴直乐:"得给那鉴宝专家送面锦旗,要不是他看走眼,这泼天富贵哪轮得到我?"
真正的实战派,永远都是那些在市场真金白银去“硬碰硬”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