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京城郊外有座古寺,红墙青瓦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下,透着古朴而沧桑的气息。

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唯有晨钟暮鼓,伴随着僧人们清苦而安宁的修行日子。

寺院的经楼后面,是一方不大的菜园,种着各类蔬菜,为寺里的僧人们提供着简单的饮食来源。

有年夏季,天气特别炎热。夜里,小和尚慧明闷热得睡不着,起床出门去屋外乘凉。

微风拂面而来,带来丝丝凉意。他还是觉得很热,将手中的蒲扇用力猛扇了几下。



就在这扇风间,他突然看见菜园中的一棵老树下,有个黑影在晃动。

心里一惊,停下手中动作,定睛望去。就见一个人在树下徘徊,时而驻足,时而踱步,行为甚是可疑。

莫非是偷菜贼?这么一想,慧明特意提高嗓门,呼问道:“是谁在那里?”

听到声音,那人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来,对着他恭敬地鞠躬行礼。

随后,低哑的嗓音幽幽传来,“小师父,不要惊讶,我是鬼。”

鬼?虽然身为僧人,平日里也是见过生死的,可真正与鬼面对面,慧明还是忍不住心中一颤。

月光下,他看清了那人的面容,脸色惨白如纸,透着一股阴森之气。

慧明强行让自己镇定,努力模仿他师兄经历大场面时的沉稳模样,神色平静,双手合十,问道:“鬼为何不回到自己墓里去?”

书生回答:“鬼也是成群结党各有归属,总是与同类聚集在一起。我本是个书生,不幸被埋葬在这片坟地里。那些鬼大多是兽医、农夫出身,我不愿与他们为伍,他们也嫌弃我与他们不是一类人。既然彼此难以相处,我宁愿独自在这里避避喧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鬼魂的世界亦是如此吗?慧明讶异得一时接不上话。

不等他有所反应,书生鬼的身形渐渐变得模糊,最终消失在月色之中。



望着空荡荡的菜园,慧明的心情难以平复,对书生鬼的遭遇开始怜悯起来。

此后,他时常在夜晚向菜园望去。偶尔还能见到书生鬼的身影在老树下徘徊,但每当慧明呼唤他时,他却不再回应了。

一日,慧明终于忍不住向寺中的方丈讲述了书生鬼的事情。

方丈听后,微微点头,说道:“多年前,我曾听闻有个名叫况文渊的外地书生客死在此处。此人才华横溢,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造化弄人啊,他多次参加科考都未中。最后一次赴京赶考,不幸染病身亡。村人不知道他家在哪,只能草草地把他埋在寺院附近的坟地里。你口中的书生鬼,想必就是他了。”

听罢,慧明更加同情书生鬼了。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他想必还有未了的心愿,以至不能安心投胎转世。

此后每到夜里,慧明就会来到菜园,对着老树诉说自己的想法。

起初,书生鬼没有回应。但慧明不气馁,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打动他。

一天夜里,月光依旧明亮。慧明像往常那样来到菜园,刚想开口说话,就看到书生鬼的身影缓缓出现。

“小师父,您为何对我如此执着?” 书生鬼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疑惑。

见他终于有所回应,慧明心中大喜,诚恳而认真地说道:“你的名字……叫况文渊吧?我听闻了你的身世,对你的遭遇很是同情,希望能帮助你完成未了的心愿,让你能够安心投胎转世。”

书生鬼听后,沉默了片刻,道:“小师父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父母早已故去,无兄弟姐妹,倒是没什么牵挂之人……”

沉吟了会儿,接着说道:“若说有放不下的,那便是我未能完成的诗作。我一生热爱诗词,却未能在有生之年将我的作品流传于世。”

听罢,慧明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应下:“况公子,此事包在我身上!我虽不通诗词,但我会将你的诗作整理成册,想办法让它们流传出去。”

况文渊对着慧明深深作揖,身影在月色下微微颤抖。



从那之后,每至深夜,菜园里便亮起了一盏昏黄的油灯。慧明手持纸笔记录,况文渊则在一旁缓缓吟诵。

诗句或激昂,或低婉,一字一句从他口中吐出。慧明不敢有丝毫懈怠,奋笔疾书,一人一鬼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

数月后,慧明终于整理好了况文渊的诗作。可是,如何让这些诗作流传出去,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对此,慧明去问比他大几岁的六师兄。六师兄说,寺中往来的香客,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或许能帮上忙。

于是,慧明开始有意在香客中寻找有缘人。

过了些日子,一位儒雅文人模样的香客来到寺院。五师兄偷偷地告诉慧明,这人姓李,有些来头,是应天书院的院长。

慧明会意,瞅准时机,将况文渊的诗作呈到李院长面前,也一并将他的事情告知。

李院长虽惊讶这些鬼神之事,但也被慧明的善良深深打动,决定帮助他将这些诗作印成册。

在李院长的努力下,况文渊的诗集在文人墨客间流传开来。

消息传到慧明耳中时,已是深夜。他兴奋地跑到菜园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况文渊。

月光下,况文渊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身体逐渐变得透明。

“小师父,多亏有你,我的心愿已了。现在可以安心离去,投胎转世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轻,仿佛随时会被风带走。

慧明双手合十,眼中噙着泪,低声说道:“况公子,一路走好。”

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况文渊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了菜园之中。

此后,古寺依旧平静如昔,晨钟暮鼓,日复一日。但慧明时常会想起那位才华横溢的书生鬼魂,回忆他们共同整理诗作的那些夜晚。

况文渊虽然离去,不再回来,但他留下的诗作在这世间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而他和慧明之间的故事,犹如一段传奇,在人们的心中久久回响。

(此文由笑笑的麦子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