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 言 ≻
作为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中国凭借丰富的水稻产量闻名于世。这离不开袁隆平院士一生的努力与奉献,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远离“饥饿”的困扰。
然而,如今却有部分商家为谋取暴利,将目光投向了大米市场,人造大米悄然流入百姓餐桌。除此之外,还有三种问题大米同样需要引起警惕,这些米最好敬而远之。
≺ 吃人造米的危害 ≻
自315晚会问世以来,食品安全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从食品卫生到预制菜的兴起,不少商家打着“新鲜现做”的幌子,实际上售卖的是成本低廉、营养价值低下的预制菜。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连人造米都已现身市场。
所谓的人造米,其实完全由人工合成,制作原料多为非天然物质,例如塑料、滑石粉以及工业淀粉等。通过高温挤压技术,这些材料被加工成形似大米的模样。
这类人造米不仅生产成本极低,而且毫无营养可言。长期食用可能会损害肠道黏膜,诱发慢性炎症,甚至干扰人体代谢功能,这也是很多人长期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掩盖人造米的缺陷,不法商家往往将其与优质大米混合销售。其中,“五常大米”成为最常见的掺假对象。众所周知,东北出产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一些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人们对五常大米的偏爱,推出了假冒伪劣产品。
许多消费者品尝后并未察觉异常,反而为自己能以低价购得“名牌大米”感到庆幸。殊不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主食也可能暗藏危机。
2023年,广东的一位张先生(化名)因持续腹胀和排便不规律前往医院就诊。起初,他以为是工作压力大或作息紊乱所致。经过初步检查,医生发现他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并伴有明显的肠道炎症迹象。
进一步了解张先生的生活习惯后,医生得知他长期购买一种价格低廉的“网红大米”,每斤售价仅为0.89元。这种大米看似颗粒饱满且表面光亮,但经检测后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大量聚丙烯颗粒,同时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由此可见,人造米已经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以下三种问题大米务必谨慎对待。
≺ 翻新陈米 ≻
近年来,我国大米产量持续攀升,2022年总产量高达1.46亿吨。然而,由于市场需求增长有限,部分大米尚未售出便已变质。
一些无良商家不愿放弃库存陈米,于是选择对其进行翻新处理后再混入新米中出售。这种翻新陈米对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
过期的大米不仅丧失了全部营养成分,还可能滋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肝癌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家庭储存时间过长的大米同样存在隐患。许多人误以为高温烹饪可以消除毒素,但实际上,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即使在280度的高温下也无法彻底分解。
≺ 过度加工的大米 ≻
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购买散装大米而非袋装大米。他们认为按需购买可以减少浪费,但这种选择可能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这些散装大米通常色泽鲜艳、外形饱满,价格也比袋装大米便宜。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是经过漂白、打蜡等特殊处理的旧米。虽然外观诱人,但内部隐藏着诸多危害。
在漂白过程中,原本发霉或即将过期的米被重新加工,这一过程不仅破坏了天然营养成分,还可能引入二氧化硫、荧光剂等化学物质。而打蜡则是通过抛光让大米恢复光泽,长期食用此类大米会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
≺ 添加香精的大米 ≻
还有一些大米被人为添加了香精,闻起来香气扑鼻,但实际上这些香精成分对人体有害。
长期食用这种香米,同样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米的香味并不持久,一旦暴露在空气中,香味会迅速消散。即便在烹饪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待饭菜端上桌时,香味往往已消失殆尽。
≺ 防范措施 ≻
为了避免买到上述问题大米,建议大家遵循以下几点选购原则。
首先,购买渠道至关重要。应优先选择正规粮油店或大型超市,并妥善保管购物凭证。尽量避免长时间固定购买同一品牌或产地的大米,以免增加遇到人造米的风险。
其次,切勿贪图便宜而购买散装大米。目前市场上已有小包装大米可供选择,既方便又安全。若家中出现发霉变质的大米,必须立即丢弃,以免引发食物中毒。
最后,在挑选大米时要仔细查看包装袋上的标识。如果发现标有“GB/T1354-2018大米”字样,则表明该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属于安全可靠的食品。
尽管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辨别方法,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唯有国家将食品安全置于首位,严厉打击黑心作坊,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信息来源:科普中国-2020-05-01-《"有毒大米"卷土重来!还能不能吃?答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