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一个试图用微积分谋杀浪漫主义的数学暴徒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显然没料到21世纪的杠精会拿着计算器追杀他。
但今天,本杠精就要用科学扒开这碗温酒的底裤,看看关二爷到底是超人,还是罗贯中在给全人类灌假酒。
首先,咱们把这杯酒关进实验室。假设参数如下:
初始酒温:
(烫嘴但喝不死人)
室外温度:
(董卓在洛阳开趴,不是马尔代夫度假)
酒杯:青铜爵(汉代顶流酒具),容积:
表面积:
导热系数: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牛顿:这事儿我真管过!):
解方程得温度衰减公式:
代入数据,算出酒从65℃降到50℃需要:
但关羽砍人总耗时仅105秒(1分45秒)!
这意味着:酒还没开始凉,关羽已经回来交作业了!
(牛顿:罗贯中,你过来我保证不砸苹果!)
更离谱的是,若按现代保温杯304不锈钢计算:
酒温甚至能撑到关羽砍完华雄再斩颜良文丑,酒还是烫的!
(曹操:早知有保温杯,我能统一欧亚大陆。)
为了圆谎,本杠精被迫启动民科脑补模式:
假设1:酒杯是曹操从拼多多买的超导杯
若导热系数
结论:曹操穿越偷了NASA材料,实锤!
假设2:华雄是群演(片酬5盒盒饭)
结论:华雄用生命演绎了什么叫“社畜の猝死”。
假设3:关羽骑的是喷气式赤兔
总时间:3秒冲锋 + 0.5秒砍人 + 3秒返程 = 6.5秒
酒温变化
翻译:酒几乎没降温,关羽白忙活。
(关羽:早知骑马不如送闪送。)
(导演罗贯中:卡!华雄你死得太慢了!)
按正常物理规律,关羽的操作如下:
冲锋时间:
(马:我不是赤兔,我是驴!)
砍人时间:
(华雄:导演,能给我加句台词吗?)
返程时间:
(关羽:我赢了为什么不能飙车?)
总耗时:
物理VS文学结果:
翻译:罗贯中让时间加速了5倍,建议改行拍《速度与激情10》。
(观众:我们要看关羽vs范·迪塞尔!)
被忽略的真相是:华雄才是全剧最惨打工人。
- 简历造假:正史中他早被孙坚砍了,罗贯中强行让他复活再死一次。
- 绩效压榨:白天砍完俞涉潘凤,晚上加班被关羽秒杀,007都没这么卷。
- 死法羞辱:罗贯中为省特效经费,连个慢镜头都不给,直接黑屏字幕:“华雄卒”。
(华雄:我申请劳动仲裁!)
更讽刺的是,华雄的死亡时间决定了整场戏的科学性——若他多撑5分钟,就能完美匹配酒杯冷却时间。但罗贯中偏不!他就要让华雄死得快、准、惨,以此衬托关羽的“非人”属性。
(罗贯中:工具人不配拥有时间。)
尽管公式证明罗贯中在诈骗,但本杠精突然悟了:
文学的本质是“选择性遵守物理定律”——
- 需要耍帅时:时间膨胀,酒温冻结!
- 需要悲壮时:一支箭飞三天,等主角说完遗言!
这就好比你在《西游记》里质问:“金箍棒质量:
塞进耳朵不压碎颅骨
孙悟空只会冷笑:“俺的耳朵是异次元口袋,你管得着吗?”
(物理学家:所以爱会消失对吗?)
同理,“温酒斩华雄”根本不是历史,而是一场集体幻觉——当所有读者默认“酒温≈神速”时,罗贯中就赢了。
他用一杯酒绑架了你的常识,让你忘记追问:“这酒是不是掺了甲醇,喝了上头?”
(曹操:我特么只是温酒,没让你造神!)
最后,让我们用关羽的耻辱来赞美现代科技:
饿了么骑士:
酒温变化:用保温箱+锡纸包裹,酒温仅降2℃。
关羽:
结论:外卖小哥用保温技术碾压关羽,建议罗贯中改写《三国饿了么》。
(外卖小哥:您的外卖已放门口,酒温65℃,青铜杯散热方程已贴在外包装上。)
所以别再纠结公式了,记住:
当英雄开始装b,科学就得装死。
毕竟没有罗贯中的“温酒玄学”,你今晚喝酒吹牛逼时,哪来的金句:“我外卖到得比关羽砍人还快!”
但如果你非要较真——
那么下次温酒时,请对酒杯说:“你若凉得比关羽慢,我就举报罗贯中学术造假。”
(酒杯:我只是个杯子,为什么要承受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