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点燃冰雪激情,贵州“村BA”篮球赛将乡土活力转化为文旅新爆点,泉州“簪花”非遗体验吸引百万游客打卡,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文化经济融合优势,正成为各地重点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并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文化旅游让游客得以深度体验地域特色文化,也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期书单为大家带来11本文旅研究著作与2本研究报告,在这个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如何通过旅游实现创造性转化,更指引着我们探索旅游赋能文化永续发展的可能路径。


学术著作


基于遗产利用的文旅融合模式研究


苏小燕 余汝艺 著

2024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4437-4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旅融合是传承发展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本书立足于党中央关于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系统梳理了文化遗产、旅游、文旅融合等基本概念,构建了以遗产价值、利用主体、利用方式等为核心的遗产利用系统,并总结了以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遗址等为载体的文旅融合典型模式,扩展了遗产利用与旅游研究知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依据。

“村超”闯新路


高刚 等著

2024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4369-8

“村超”是一个拥有700亿流量的超级网红。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村超”:指出“村超”活力四射……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村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素材。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组织全所科研人员赴榕江对“村超”进行深度调研,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村超”进行解读,以期梳理清楚“村超”的来龙去脉,记录传播好榕江通过打造“村超”这一县域IP,撬动榕江县域现代化的生动故事,提炼总结出后发地区县域现代化路径及理论启示。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极核城市建设:理论、基础与成都实践


尹宏 李春艳 余梦秋 眭海霞 赵嫚 卢晓莉 郭雪飞 著

2024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4137-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纲要》《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等文件提出要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本书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部署,认为推动成都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极核城市,既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又是培育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空间的重要举措。全书系统阐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理论基础,立足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现实基础,分析成都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极核城市的优势条件和主要挑战,借鉴国内外文旅极核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成都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极核城市的总体思路和路径选择,为中国跨区域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特别是极核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样本。

荆楚文旅品牌的建构与传播创新


黎明 著

2024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3676-8

本书为荆楚新闻与传播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以荆楚文化为范本,围绕文旅品牌及其传播这一议题,在乡村振兴、就地城镇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背景下,选择城市文旅品牌与地域公共品牌两个切口,对荆楚文旅品牌、湖北乡村旅游品牌、湖北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品牌建构策略和传播思路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结合武汉城市气质传承、武汉城市形象传播,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具有普适性的品牌建构和品牌传播思路,对于荆楚文化与品牌传播的理论搭建与实践探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多维视野中的文化旅游


宋立中 著

2024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3622-5

本书借鉴皮埃尔·布尔迪厄、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莎伦·祖金等社会学家和文化地理学家关于文化资本及其空间属性的理论,吸收国际文化旅游研究领域的最新理念和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了国际文化旅游及其相关概念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文化线路遗产、“同源共享”文化遗产、复合型文化遗产、岛屿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冲突”型文化遗产、港口型历史街区、山岳型民族文化等学界较少运用的“另类”文化遗产为案例,深入挖掘案例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围绕文化旅游中的跨区域合作、空间生产和冲突协调三个维度,采用综合性、跨学科等多维研究视角,特别是历史考据学方法,独辟蹊径地论述了“文化旅游”的若干功能,如跨区域合作的媒介功能、文化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功能、非遗保护的屏障功能、文化冲突的调节功能等。

演旅融合的经济效应分析


张灿 王克岭 著

2023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2107-8

我国文化旅游已演进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典型成功实践,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聚焦于文化演艺融入旅游产业的作用机理、对目的地经济影响的评估等问题,涵盖四个部分。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剖析文化演艺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动力;其次,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实证研究思路;再次,基于所构建的演旅融合经济效应评估模型,对文化演艺融入旅游产业的宏观效应、产业效应和微观效应开展了实证研究;最后,提炼总结研究结论,并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产业关联效应和利益相关者感知三个视角提出了促进演旅融合经济效应提升的对策建议。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理论诠释与实践探索


程金龙 王淑曼 张瑞 等著

2023年3月出版

ISBN:978-7-5228-1072-0

本书基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的政策背景、实践背景、学术背景、市场背景,结合产业融合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创意经济理论等,构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的基础理论体系,通过对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内涵解读,阐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历程、绩效测评、时空分异、特色模式、推进机制,全方位解析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内在逻辑与重大意义,描述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最后,通过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成功经验。

文化和旅游产业前沿 第九辑


郭万超 主编

2023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1020-1

本书分为五个板块,数字文创板块探讨虚拟形象IP、网络视听,传统文创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及首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新型业态板块重点关注乡创、非遗与研学、蓝色及滨水文旅、影视旅游,以及“超级明星”艺术机构等新业态;文化传播板块聚焦科技、智能和融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传播等问题;区域文化板块选取景德镇、深圳、南海、北京等城市,重点探讨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等问题;文旅综合板块包括国家新基建战略与文旅发展,媒介变迁中的文化生态,阅读空间、戏剧空间、艺术空间等不同类型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等问题。

农文旅品牌创建:基于视觉形象视角


陈艳 著

2022年3月出版

ISBN:978-7-5201-9910-0

本书旨在对农文旅融合模式及推动我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梳理与界定,探索基于视觉形象视角的农文旅品牌创建优势以及相关的农产品、农业企业和旅游品牌的设计、管理与营销架构,分析品牌创建中视觉形象设计以及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艺术设计方案,剖析农文旅品牌创建及推广的实践案例,以期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献计献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 著

2021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9367-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开展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旅游融合模式的案例调查与研究。本书以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关理论文献和二者融合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遗产富集地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在总结相关融合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化与旅游融合机制研究


邹统钎 等著

2021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9096-1

本书基于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在总结目前国内外文化中心建设、文旅融合研究现状及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阐明了全国文化中心的意义及内涵;采用专家打分法等完成了文化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及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走向市场驱动的文旅融合模式;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旅游活化机制、文化市场的旅游推拉机制、文化价值的旅游共创机制、文化推广的旅游传播机制四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背景下的文旅融合机制;最后针对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以上四大机制的对策建议。


智库报告



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24)


司若 主编
庞胜楠 刘学华 执行主编

2024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4156-4

《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24)》在当前政策与产业发展驱动下,立足于2023年中国文旅产业发展全貌,由海内外学界、业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众多专家共同编写,旨在面向中国文旅全产业链探索中国文旅产业的整体结构,全方位、广视角地对中国文旅产业各领域的产业现状、市场问题、风险防控等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与研判。本书采用政策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23年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整体状况、文旅产业热门细分领域发展状况及文旅产业经典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珠峰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报告(2024)


陈明祥 扎西顿珠 主编
袁德刚 朱冬锋 执行主编

2024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4039-0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之巅,对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本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生态保护篇、市场分析篇、品牌价值篇和创新实践篇五个部分,总报告展现了珠峰景区所在地定日县在发展珠峰文旅时,注重提高发展定位、突出旅游体验重点、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品牌形象。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不仅考虑了珠峰生态保护的长远目标,也兼顾了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策群力助力珠峰景区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