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于东来在一个会议上,直接打断永辉高管发言,质问月赚 200 万为何不涨工资?
这个事儿,捅破了一直以来国内企业的问题:有了利润为什么不给员工发?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观察结论来说: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模式,并非是为了长期经营的,而是希望短线套现的。
所有的老板、领导,其实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他们也知道长期发展,给员工发钱是对企业有益处的。
但凡是学过点管理的,都知道管理的核心之一,是激励制度。
激励是为了让员工提升主观能动性,发挥更大的积极性。
而国内大多数企业,用的管理手段,不叫激励,应该叫:惩罚刺激制度。
什么意思呢?
你给别人钱,让别人给你干活,给的越多干的越好。
很多老板发现:人这么多,不用给钱,让他们自己卷起来,大家都恐惧失业、恐惧离开公司,不就省钱了吗?
这方面最经典的一句话:你不干有的是人来干。
这句话,就给了这种“惩罚刺激制度”的空间。
另一个空间,就是社会对员工的保护措施几近于无。
这就是于东来,和其他企业家最大的不同。
他们在执行管理制度的底层认知,是不同的。
于东来的是真正的现代管理学,用的是真正的激励手段,经营思维也是长线模式。
而很多其他企业,思路不是做长线,而是做渠道、做关系。
管理上,也更接近于古代的“农奴式管理”的思路。
关系到位了、渠道打通了,靠这个来赚钱……
钱赚够了就……
总之上市套现才是目标,而非做企业。
这方面,号称要做百年老店的老马,等大厂,是具备这个思路的,起码人钱给到位了。
至于其他中小企业,大多数都学不了这个。
赚钱的模式不同:靠关系和靠品质赚钱,这就不是一个世纪的思路。
于东来这是现代社会的思路,而很多老板们,是地主老财思路。
归根结底,还是人太多了,没人把人当人。
这种真正的“现代管理学”,只有在未来人少了,人值钱了,才能真正的全面的落地。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企业,和外企在管理上的区别这么大。
根本就不是活在一个世纪的人。